正在阅读: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首页> 专题频道> 文化专题 > 正文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来源:光明网2017-02-22 18:22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文明

  作者:曹雅欣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书法:“中华第一楷书” 张瑞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第三个价值目标,是文明。

  (一)文明形态

  “文明”的释义有很多版本,综合来讲,我们平时谈及“文明”这个词时,主要意指两层概念:第一层是广义上的文明,指一个社会集团中的综合文化特征,包括民族意识、价值观念、礼仪习俗、宗教思想、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程度等等,比如说到思想体系上的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或者说到生产方式上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或者说到创造成果上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些都是宏观意义上的文明概念;而狭义的文明,是指某个对象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教育水平,比如说某某人是个文明人,某某国是个文明的国家。

  我们先来看广义上的文明。对于中国而言,中华文明,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令国人百感交集的一个词汇。从近代史开篇,我们的自有文明在世界面前就从未彰显出优越性,相反,处处都显示出落后于人的伤心对比:工业文明击垮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压倒了东方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除了拥有漫长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处于下风。中华文明曾以仁义礼智信辐射过周边国家、曾以温良恭俭让礼敬出大国风范、曾以诗书礼乐打造了崇高的价值观念,却在十九世纪的世界大变革中被称作“东亚病夫”,曾经的雄风不再,这一头东方雄狮似乎是怏怏病倒了。

  鸦片战争震动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看着原有的世界秩序被打破,难以理解眼前这个时代,文明的标尺变成了什么:一国的黄金白银不再是从自家的矿山挖掘而出,而是由横冲直撞的坚船利炮从他国强行带回;一国的疆域不再仅是自有的土地岛屿,还可以从黑皮肤、黄皮肤民族的生存空间里硬性划定;一国的财富积累不再是专心生产和贸易,而是磨刀霍霍阴谋布局、转借战争暴敛横财。中国的文明对此感到束手无策,在当时的文明形态下,不再有中华文明的传统位置。

  自工业革命的大浪潮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化进程中以来,从发展方式上看,可以将世界上的文明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占据主动态势、侵略型的文明形态,是以海盗文明为思维模式、对世界各国物质资源和意识形态进行占领与扩张的国家,可称之为海盗式文明;另一种是呈现出被动跟随态势、殖民地型的文明形态,是以顺从侵略者、趋从强国脚步为国家意志而发展起来的民族,可以称作奴役式文明;而介乎于这两种文明形态之间的,就是中国的文明态势,是一种自新型、中和型的文明,既没有对弱国进行过压迫和掠夺,也没有对强国一味顺从和屈服,纵然曾经有过深重苦难,依然渴望着和平崛起、依然坚持着中国道路、依然保持着不卑不亢,我们称之为中和式文明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生存至今、始终未曾中断的古文明,在世界潮流的涌动中曾一时落于人后,实在属于历史的常态,那是由旧制度转型到新世界的秩序调整过程、是一个泱泱大国自我更新的必要积累过程。大船的转向必然显得缓慢,但当它一旦调整好方向、发动足内劲,便将重新领衔于世界前端。

  而中国在探索现代化的征程中,看过了海盗式文明国家争霸世界的傲慢、看过了奴役式文明国家唯唯诺诺的附和,此时更显示出了中华文明自身不同于人的中正、平和,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长力的特征。可以说,未来的世界文明,不欢迎世界警察的霸道,也不鼓励傀儡小弟的媚态,而将迎来中和式文明标榜于世界文明模范的时代。

  中国的文明和平发展、后劲无穷,这将有力地证明:在现代社会,除了海盗式的发家和奴役式的被发展,还有一种稳步行进的文明叫做中和式文明,是靠着崇尚和谐、爱好和平、自我日新、中正仁和的智慧发展到今天、强大于明天,它说明着中华文明的值得骄傲——不是靠食肉动物的攻击强悍而发达、不是靠食草动物的温顺驯服而存活,而是以一种虽是表现平和但更为自信、虽曾暂时落后但更为自强、虽将走向富强但绝不称霸、秉持和谐精神又坚持自我道路的人类文明而生存、而发展。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