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共产党人要不怕艰苦,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但是斗争精神不是天生拥有的,对青年党员来说,必须着眼“三个经常”,才能预防患上斗争“软骨病”“恐惧症”“无能症”。
精神上要经常“补钙”,预防斗争“软骨病”。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人患上“软骨病”,不愿斗争。然而,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共使用“斗争”一词32处次,将斗争精神融入了血液、铸进了灵魂,是一部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斗争宣言书。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继承了马克思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在“抛头颅洒热血”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全民动员搞建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将中国由贫穷、屈辱带入到了今日的繁荣昌盛。回望历史长河可见,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的业绩、改革的成就都是依靠斗争闯出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就没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青年党员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乐于斗争的精气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失败面前不屈服,永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
思想上要经常“充电”,预防斗争“恐惧症”。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人得了“恐惧症”,不敢斗争。虽然斗争意味着艰辛,但离开斗争就难言成功。穿越时光的界限,八十多年前,红军将士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从江西于都开始出发,穿越两万五千里路程,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征之路。四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斗争精神,从广东深圳开始,开辟了中国道路,推进改革开放,让中国不断走向富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不懈斗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斗争精神蕴藏着无穷力量,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一大法宝。因此,青年党员要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认清斗争精神对于成长进步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身份,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敢接“烫山芋”的胆魄,在是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努力在风雨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本领上要经常“加油”,预防斗争“无能症”。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人得了“无能症”,不会斗争。然而,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要进行伟大斗争。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自然提高,是需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才能真正练就。进行伟大斗争,盲打莽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在斗争中,如果不循章法、盲目蛮干,仅凭匹夫之勇,把策略方法抛在一边,可能挥完“三板斧”之后就会败下阵来,最终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斗争是有章法的,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而是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青年党员要在坚持原则不让步的底线之上,保持迎难而上的斗争姿态,学会在斗争中抓住主要矛盾,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准确把握斗争火候,灵活机动的开展斗争,确保在斗争中能够上得去、拿得下、打得赢。(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苏溪小学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