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长沙11月30日电(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邓崛峰)11月30日,“中国好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被推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移植监护区,进入普通病房观察静养,这标志着换肾手术成功,邹勇松开启了重生之旅。
邹勇松在他的朋友圈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恩:“生活给我带来不幸,而你们所有人给我带来幸运,是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我,感恩!”
6月3日,本报头版头条以《心若向阳 无畏绽放》为题长篇报道了共产党员、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身患重病却自强不息的事迹,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诠释自强不息的内涵》,报道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反响。
6月29日,邹勇松荣登中国好人榜。长沙理工大学“勇松”志愿服务基地先后在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赤岭路社区、岳阳县党群服务中心、娄底双峰花门镇政府挂牌。
7月12日,教育部授予邹勇松同学“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广泛号召青年学生积极向邹勇松同学学习。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全国教育系统掀起了向邹勇松学习的热潮。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向邹勇松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武汉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1月12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视察长沙理工大学时,详细了解了邹勇松近况和共享打印机的推广、使用情况,称赞他“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自强不息,实现了个人价值”。
邹勇松自信乐观,并依托自己发明的“共享打印机”组建了科创团队,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的技术参数,优化了程序,多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但腹膜透析已不足以维持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他在热爱与执着的科研路上的脚步。等待合适的肾源,进行移植是唯一救命的“药方”。
“上天眷顾,6个月就等到了合适的肾源。”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护士长方春华说。11月27日18:30,江芬护士打开电脑,登录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寻找已登记的合适肾源配型者。通过系统匹配,“邹勇松”的名字弹了出来。
“最近身体情况如何,透析多久一次,最近一次透析是多久之前,有没有服用抗凝药物?”江芬询问了邹勇松一系列问题后,认为初步符合手术条件,通知他来医院准备手术。
20时,邹勇松和他的家人及学校老师立即来到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
CT检查肺部指标一切正常,具备手术条件。与此同时,“生命的礼物”经历两个小时的紧急转运,从湘潭送往长沙。
23:30,医生们对供体肾源进行细致修复,对肾脏外动静脉进行整理。
28日0:10,邹勇松被推进手术室。泌外器官移植科副教授蓝恭斌和总住院医师胡善彪在彭龙开教授的指导下,与麻醉科、手术室医务人员共同为他进行成人DD供肾移植术。
2:06,供肾移植入了邹勇松体内,“爱心接力”顺利完成。
术后4小时,肌酐从806.9降到727.2,尿量2350毫升;术后24小时,肌酐下降100多……邹勇松的身体情况在逐渐好转。
蓝恭斌告诉记者:“做了移植手术之后,他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差不多。只要每天按时服药,然后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换肾成功对我来说意味着新生活。接下来我会在学校读博,继续学习、搞科研。”邹勇松说。
[责编: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