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科学只相信实证,从不因大多数而改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科学只相信实证,从不因大多数而改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07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短评】   

  作者:柯济

  在植物抗病小体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周俭民讲了这样一段插曲。

  2004年,周俭民团队和柴继杰团队就共同提出了植物与病原细菌间攻防的“诱饵模型”,但因为与当时的主流观点并不一致,收到更多的评论是质疑,甚或不屑。周俭民说:“我对我的学生感到抱歉,因为这样的结论不被接受,哪怕他们的工作很出色,文章却常常被拒绝。”

  但是团队在理论假设和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持之以恒,从2008年发现初步证据,到找到多个支持“诱饵模型”的分子证据,再到发现病原细菌和植物之间令人惊叹的攻防策略,直至今天发现抗病小体进一步证实诱饵模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研究团队终于用过硬的证据,推动了国际上植物免疫理论的发展。

  科学只相信实证,从不屈服于大多数。今天中国科学的发展,在一些领域的多个方面,已经来到了从并跑到引领的关口。突破这关口,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工作,更要有基于事实的信心和毅力——创新总要突破陈规,不一定会被即时接纳,或许有相当一段时间,要在质疑甚至批评中艰难独行。

  这要求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更要具备坚定信念和意志,唯实证、唯真理,不随波逐流、不追逐热点,用板凳十年冷,换得一片新天地。同时,也提示科研管理部门,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让这样的科学家不用为了发论文、找经费分散精力和时间,为创新和飞跃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7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