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将脱贫攻坚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将脱贫攻坚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1-08 04: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时家林(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高级工程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最好的庆祝,就是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见于效,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脱贫攻坚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

  突出政治引领,找准贫困“症结”

  提高政治站位,铸造脱贫攻坚主心骨。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央企业更好践行党的宗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在贫困地区的执政根基筑得更牢、战斗堡垒建得更强,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发挥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聚焦养殖产业,在养牛合作社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下,让当地村民实现了稳定脱贫。

  强化政治担当,锤炼脱贫攻坚先锋队。党员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因素。中央企业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努力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攻坚的脱贫攻坚“先锋队”。国家电投选派105名综合素质强、有农村生活背景、乐于奉献的年轻干部前往扶贫一线挂职,为地方扶贫工作带去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活力。

  突出政治引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是基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关键。必须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增强自主脱贫意识,消除“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电投山西公司把贫困地区动力电、机井供电不足等问题作为主抓手,出资购买各类农机具供村民共享使用,激发村民自力更生意识,为脱贫致富提供坚强保障。

  融入扶贫抓学习,咬住“真”字不放松

  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实现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精准扶贫的动力源,从扶贫搬迁、修路筑桥、危房改造、饮水灌溉等方面入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以学习带动扶贫,扭住“精准”重发力,咬住“真”字不放松。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立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把“问题导向”作为精准扶贫的方向标,把“抓好落实”作为精准扶贫的压舱石。国家电投针对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投入专项资金开展“救急难”专项行动,在四川美姑县建档立卡救助对象信息平台范围内实施大病医疗救助,解决160余人看病急难问题;在青海贵南县新建和维修22个村卫生室,从根本上解决了近万人的就医难问题。

  主题教育和精准扶贫“双促双赢”共同发展。推进精准扶贫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大力开展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行动,突出核心引领和标杆示范作用,让主题教育和精准扶贫“双促双赢”。截至目前,国家电投扶贫工作累计投入资金88.14亿元,其中,定点扶贫投入6.34亿元,光伏扶贫81.8亿元,实施扶贫与援助项目160余个,覆盖全国17个省区37个县区,惠及贫困人口30余万人。

  立足产业优势,探索“扶贫+扶智”新模式

  为拔除穷根,必须在开展产业扶贫、民生扶贫、金融扶贫的同时,注重开展技能培训、教育帮扶和人文关怀,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立足“今天”扶“明天”。国家电投连续4年举办基层扶贫干部培训16期,共培训当地干部130余名,成为带动地区脱贫的骨干力量。组织实施“国家电投远方助学计划”、办班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举办“远方大讲堂”送教上门、连续15年开展“映山红”爱心助学公益行动,累计捐助学生近万人,捐建“映山红”希望小学36所。

  聚力光伏扶贫,挖掘产业优势。国家电投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打造“清洁能源+扶贫+生态”示范项目,多角度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针对藏区现状,采取“集中建设,异地扶贫”的模式,扶持建设四川甘孜州新龙、石渠、色达光伏扶贫项目,为对应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扶贫资金,惠及当地贫困群众共计9213人。

  探索长效机制,让脱贫致富可持续。乡村振兴首要在于人才振兴,针对农村空心化和优秀人才缺乏的现状,着力为贫困地区“把脉”,因地制宜培育“造血干细胞”,加强乡村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为有情怀、有梦想、有能力的青年乡创企业家搭建平台,通过催化辅导、资源对接和商业路演,助力学员创业项目落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中央企业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必须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更好地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鞭策自己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全部力量。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8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