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宁夏:“智慧水”成为脱贫攻坚“动力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宁夏:“智慧水”成为脱贫攻坚“动力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6-27 0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学江

  对宁夏彭阳县红河镇何塬村44岁的村民马相兵来说,放学后抬着水桶走10里山路到山沟里抬水,是一代“山里娃”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天旱窖枯水断流,麻雀渴得喝柴油”。翻开宁夏中南部山区脱贫攻坚的历史,一条最醒目的主线就是解决“水问题”。“说个不怕丢人的话,那时候喝的水还有羊粪蛋蛋。”彭阳县孟塬乡赵三庄村的张志亮感慨,那时候,要馍馍、要粮食都给,但要水不给,水比油还金贵。

  而今,一朵“云”让彭阳县12个乡镇19.1万农村居民都用上了省钱、省事、省心的安全水。这是僻远的山村与当前最前沿的物联网相遇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2017年以来,宁夏水利厅在这里率先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改造,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和社会化服务,探索“互联网+人饮”管理新模式,使“智慧水”成为脱贫攻坚的“动力源”。

  山里有“水”驾轻“云”

  沿着盘山小道一路爬到山顶,一个蓄水池现于眼前,这是彭阳县陡坡村三泵站高位水池。“水池里装有液位计,水位低到下限时自动启泵补水,水面达到上限后自动关阀。”工作人员丁涛说,以前,这些操作都是人工来完成的,一看快到水位了,就得赶紧骑摩托车去泵站关闸。

  一旁,太阳能板正对阳光,为系统运行提供电能,智慧集成箱24小时监控现场并进行水质监测。智能无线综合网关将这些信息和命令上传下达,使这里完全实现无人值守。

  30公里外,位于彭阳县城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指挥中心,调度室里的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启闭全县供水管网的任何一个阀门,而更多的时候,则通过算法自动控制。

  山脚下,城阳乡长城村蔺原村民小组崔彩霞家,还没来得及脱完粒的玉米棒子占据了大半个院子。

  “老崔,你用手机交水费,我跟着学学。”一位村民说。

  “这简单哩,我用微信交上一块钱。”崔彩霞熟练地打开手机,“扫一扫家门口水表井杆子上的二维码,关注‘智慧人饮’,进入‘我的用水’,就可以交费,比买菜还方便。”

  点开手机客户端,哪一天用了多少水,一目了然。

  “老人可以到村里小卖部,有人帮着交。”“学生娃娃放学回来都会操作。”“打个电话,给外面打工的孩子,他们随时随地都能用手机交。”谈起交水费,村民们的笑容里透着轻松,甚至比他们擅长的喂牛养鸡更轻而易举。

  轻松的不只村民。干了11年水管员的张志亮说:“以前最难的就是收水费。劝人掏钱难上加难,有时一家去上三五趟也是常事。”现在,彭阳县的水费收缴率已由60%提高到90%以上。

  水价降了一多半

  “过去从来不敢多养牲口,最多就是两头牛,怕水不够养不活。”马相兵说,“吃水困难的时候,全靠人担驴驮,一趟往返就得一个半钟头,家里人口多、有牲口的,有时一天跑三四趟,基本上一家子必须有一个壮劳力专门负责找水。”

  10年前,何塬安全引水工程建成后,马相兵家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按照扬程高低测算水价。“何塬村位置偏远,一方水要五块五毛钱,每个月光吃水就需要80元,我那时打一天工的工资才十几元,好几天的工钱才能换来一个月的水费。”马相兵说。

  2016年建成的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海固群众人畜饮水的水源问题,但工程点多面广、穿山越沟,在人迹罕至的地段,支管、毛管发生跑冒滴漏后很难被发现,加之水价高、水费收缴难,“最后100米”问题凸显,很难让群众满意。

  “互联网+人饮”信息化管理方式,将19.1万人的饮水控制细化到每家每户,密密麻麻的监测点,犹如供水系统的眼睛,24小时关注着供水管道的变化。信息在云端会聚、分析、报警,使管网漏失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0%,年维修费用从490万元减少到260万元。

  运营成本的下降直接惠及群众,彭阳县将城乡水价统一调整到2.6元/立方米,率先在宁夏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让全县农村群众与县城居民一样喝上了“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的自来水。

  目前,彭阳县自来水入户率达99.79%,群众供水投诉率下降了88%,人饮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98%。

  如今,马相兵在彭阳县城做砖瓦工,每天收入200元,每个月的水费只需30多元,1天的工资可以交大半年的水费,他家牛圈里的牛也由2头增加到了10头。

  在彭阳县古城镇任河村,致富带头人杨生科家养牛110多头牛,年收益40万元。在他和几个养殖大户带动下,全村肉牛饲养量超过5000头,村民们致富的干劲如自来水一般,越涌越旺。

  数字治水新出路

  “互联网+人饮”,将水源、泵站、蓄水池、管网、用户引入自动化监测控制设施,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并全面推进供水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以技术驱动创新人饮“建管服”,为最偏远山区公共服务赋能。

  彭阳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站长张文科说:“以前要掌握水的浊度、余氯和PH值数据,起码要分几拨人,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依靠自动监测设备,刷新数据只需5分钟,如果数据异常,平台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进行预处理。”

  2018年5月起,彭阳县城乡供水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县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通过“互联网+人饮”,全县供水保证率从65%提高到了95%。

  “互联网+人饮”的成功实践,是宁夏探索数字治水、发展智慧水利的一个侧面。自治区在实施“互联网+水利”3年行动中,建成覆盖全区的防汛抗旱指挥、水资源监控等系统,完成了盐环定、红寺堡、固海三大扬水大型泵站自动化改造,结合现代化灌区建成控制面积100万亩的渠道测控一体化工程,建立了全区五级河长协同工作平台,初步完成“智慧水利”布局。

  瞅着拧开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崔彩霞的喜悦写在脸上:“现在用水方便了,过去3个月才洗一次澡,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一开,想啥时候洗就啥时候洗。”数据显示,实施“互联网+人饮”改造后,这个县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销售量提高近40%。

  去年以来,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等县区也开始相继推行“互联网+人饮”平台建设。近段时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正总结试点经验,以期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使智慧水网向更多偏远区域延伸。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7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