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念好山海经 迈向高质量:福建区域协作发展的破与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念好山海经 迈向高质量:福建区域协作发展的破与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29 03: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成为福建全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根本遵循与强大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差异,福建山区与沿海发展不平衡。早在1981年,福建省委就发出“大念‘山海经’,是不是福建的根本出路”之问,并由此开启了福建“抓好山海两条线”、实施山海协作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探索之路。

  30多年来,福建推进区域协作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然而,时至今日,福州、厦门、泉州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依然占全省比例超过60%。同处闽东北区域,沿海福州市的GDP是山区南平市的4.3倍;同在闽西南区域,沿海泉州市的GDP是苏区老区龙岩市的3.5倍。区域之间经济的差距仍然明显。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不让地区差异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福建一直在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山海协作的“福建方案”。去年4月,福建提出要加快发展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此后,为了从更高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又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这些努力,既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所倡导的闽东北协同发展理念的传承推进。

  念好“山海经”,下好“一盘棋”。“要在能先行的领域奋力先行,能突破的领域率先突破。”当前,福建正以空前力度在体制机制上破旧立新,以更高水平的区域协同发展助推福建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福建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二是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三是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福建省山多海阔,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陆地面积为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占80%,海域面积为13.63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山区,差距比较明显。面对自然资源与地域文化差异巨大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选择区域协作、共同发展之路,是福建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把“山”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30多年来福建一直在推进山海协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就开始区域协作的探索,提出要“念好山海经”。之后又提出要下好“沿海山区一盘棋”,在此推动下,逐步形成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经济协作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建提出山海协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不断为山海协作加温。

  进入新时代,因应高质量发展对新福建建设提出的要求,福建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便是福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而设立的新机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重要问题,彻底打破行政界限约束。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的推动下,闽东北和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福建两翼发展投资基金”相继设立。

  今年6月,福建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绘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线图。

  12月14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召开。福州、莆田、南平、宁德、平潭主要负责人和部分省直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确定了福莆宁城际铁路、沿海大通道等十大协同项目,签订了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与旅游合作等8个合作协议。据统计,去年以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已组织实施协作项目近200个,完成投资1970亿元。

  “就是要进一步突破行政界限约束,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说。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建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认为,“把‘机制活’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求福建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只有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才能对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同时发力

  福建早期的山海协作,更多体现在沿海地区对山区的对口帮扶上。这个时期,主要是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而今天,随着交通大动脉的建成、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成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成败的关键。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同时发力,用“看得见的手”推动“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福建山海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提出的新思路,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指明了方向。”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吴肇光认为,从过去侧重于单向扶持,到今天基于比较优势而建立起的优势互补型协调发展,需要“看得见的手”统筹规划,更需要“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为此,福建采取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重大举措,并把做好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作为发力点。为此,福建组织引导山区和沿海发挥各自优势互设32个产业园区,在项目招商、技术帮扶、产业链延伸、资金落实和用工帮困等方面共建共享。同时,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福建建立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台账,共梳理出149个项目,总投资约1.45万亿元。一批人民群众所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大协同项目和共建共享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福建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大市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上策划实施了一批锂离子正极材料、汽配等关联项目;“e闽东北”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正加紧建设,“e福州”将向“e闽东北”转化,为协同发展区居民提供数字化生活服务,推动实现“数字闽东北、一码通行”。为了打破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壁垒,推进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化进程,莆田市积极推进户籍改革,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年前的51.8%,提高到目前的61%。

  破旧立新,打通高质量发展“堵点”“痛点”

  区域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真正打通从区域协作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如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如何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空间规划体系分散、各自为政,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痛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就必须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目前福州厦门两市中心城区建设开发强度均超过50%,约一半的优质耕地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造成城镇建设与农业生产空间的高度重叠,加剧了保护压力。”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表示,应打破行政界线,做好统一调查,形成全省各类资源底数的“一本账”,逐步绘就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区域之间利益的平衡和补偿是必须突破的难点。如何不让资源输出地吃亏?福建完善多元化区域生态补偿,今年全省下达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就达14.74亿元;同时推进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健全资源输入输出地之间的利益补偿,为绿水青山打上“价值标签”。

  在大力疏通“堵点”、治理“痛点”的同时,福建近来在构建区域协作发展新机制上也动作频频。

  为了进一步完善空间治理,福建着力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实现有机统一。一是实施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福州、三明、南平和宁德四市联合推动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试点,协同推进一批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三龙铁路、厦漳同城大道、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三明陆地港、福州港、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10号泊位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加速了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往来。

  为了发挥比较优势,福建以产业配套协作推动竞争力提升,对产业、项目实施一体化布局,让其成为助推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以汽车产业为例,厦门金龙汽车集团新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分散布局到漳州龙海市。作为福建汽车工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达350亿元,并补齐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短板,把金龙客车的核心零部件自制率从不足5%提升至35%。

  为了保障民生底线,福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度。福州市儿童医院牵头组建福建“闽东北儿科联盟”,76家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领域进行深层合作。

  “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新时代,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正朝着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的方向迈进,加快形成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格局。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9日 01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