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燕霞
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近日在长沙召开。国家教材委员会(马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顾海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姜辉,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于鸿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清华大学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总编刘书林,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等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经验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经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研究”等议题,发表演讲、展开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的新动态、新成果。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出席论坛并致辞。乌兰强调,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狠抓体制机制完善,着力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和“大思政”工作体系;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与会学者指出,高校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注重引导师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和领航作用,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学术支持,加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力度,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回答学生们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思政课真正“以理服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立德树人的总体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与会学者认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处理好思政课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深入理解“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兴”的要求,“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论坛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祚主持。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