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闫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在全国人民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在为亿万观众带来感动、鼓舞、激励的同时,也收获了超高口碑。与之相关的话题“央视诗朗诵太感人了”排至新浪热搜榜第2位,收获2.6万讨论、798.3万阅读;话题“央视元宵节目主持人”排至新浪热搜榜第5位,收获1.1万讨论、907.3万阅读。很多网友在热泪盈眶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忍和伟大,诗朗诵中的不少金句也被大量引用转发。信心比黄金更弥足珍贵,团结比钢铁更坚不可摧。可以说,这样一台特殊时刻的特别节目,虽无现场观众却有全民热度,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我国的文艺创作中,反映现实、聚焦时事、关注民生,从古至今一脉相承。面对今年春节前后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但有前方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的奋不顾身,也有后方包括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在内的各行各业的鼎力相援。此次的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从最初的联欢会变身为专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倾心倾力打造的分享会、动员会、誓师会,彰显出我国宣传思想战线在举国克艰之时的高度使命担当与智慧才华,同时也表现出文艺作品在非常时期守正载道、凝心聚力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这个在较短时间内创制完成的特别节目,为何能够收获全社会的点赞?原因有三。
一是在节目创作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无论歌曲还是朗诵,几乎每个节目都在表现抗击疫情的真人真事,但每个节目都通过诗化的审美将伟大精神、崇高信仰和高尚品质进行了具象化和人格化。戳人泪点、沁人心脾的情景诗报告《相信》、情景报告《你的样子》,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歌曲《天耀中华》《你有多美》,运用视听艺术的表达方式为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呈现出高光时刻。
二是在精神立意上,其体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与人民立场的结合。整台节目纵向打通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情感通道,横向展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战“疫”形势,兼顾危难时刻的顶层设计和人文情怀,营造出上下齐心、全民行动的共克时艰之氛围,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脸庞留下深深勒痕的“最美医生”刘丽、“清洁了我们心灵”的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因同事患病痛哭流涕却又坚强诠释“英雄不被脆弱征服”的医生胡明……正是这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群像,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三是在策划制作上,其体现了文艺感染力与媒体传播力的结合。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而快速反应、赶制精品并产生强烈反响,这一套利落的“组合拳”离不开一线文艺工作者与国家级媒体的强强联手。舞台背景中抗疫前线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节目现场与武汉中学生陈琪方等的视频连线,以及和新媒体的同频共振、互动发酵等,都保证了这场精心策划的特别节目有效触达受众,使作品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了最优化传播。
危难时刻既能彰显担当,也能锻炼队伍。在抗击疫情这道突发难题面前,这场特别节目便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交上的合格答卷之一。它的成功能够为我们的创作和传播带来哪些启示呢?
其一,朴实中的震撼、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崇高,往往能够在亲切真实的语境中感人至深,那些没有刻意修饰与拔高的话语和瞬间才能和受众产生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无情未必真豪杰”……节目充分尊重了最具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人情人性。
其二,文艺创作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舆论呼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中的诗朗诵,由于多次将社交媒体上刷屏的人和事纳入其中从而产生了良好效果。这些来自百姓心目中的“最美人物”,国家级主流媒体应当为其传神写貌,令其熠熠生辉。
其三,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宣传思想领域也应探索建立多方协作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此次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的携手合作,便在凝聚精神、鼓舞士气、营造氛围上形成了有效合力,如能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和长效化,必会有利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现实课题;文艺作品应该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多难兴邦”,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我们与之的殊死搏斗,我们究竟应当铭记什么,珍视什么,反思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或许是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接下来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