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5-29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西湖初夏,绿意葱茏,展现出柔美的湖光山色。新华社发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河北省内丘县大孟村镇刘家庄村农民在整理、晾晒金银花。新华社发

  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

张家胜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市长)

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同时,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湖北,用情至真,用心至深,给予了我们巨大信心、巨大鼓舞、巨大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的巨大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坚决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

  一是奋发有为“进”。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以进求稳、以进促稳。二是千方百计“争”。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政策的“笼子”、规划的“盘子”、资金的“袋子”,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三是全力以赴“投”。坚持以投资强度保增长速度,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号工程”,每月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推进”活动,推进“比学赶超”,营造敢抓项目、大抓项目、善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四是用心用情“育”。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五是不折不扣“保”。坚决落实“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将可用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民生底线,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六是刀刃向内“改”。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要求,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光明日报记者张锐采访整理)

许锐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

汇聚促发展的群众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瑞金,弘扬苏区精神,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零疑似病例、零确诊病例和零无症状感染者三个“零发生”。为确保复工复产快速有序推进,瑞金创新工作方法,出台了39条政策措施,切实从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人员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第一季度,瑞金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

  人民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之源。会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继续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一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粮食生产,发展脐橙、油茶、蔬菜和白莲等主导产业。二是引导群众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业态,拓宽就业渠道。新冠肺炎疫情下发展起来的网络经济和“宅”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拓宽就业渠道的机会。我们要汇聚促发展的群众智慧,依托发展新业态,开拓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三是引导群众变身“主播”带货,借力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解决农产品受疫情影响的滞销问题。

  同时,深入挖掘“红、绿、古”旅游资源,引导和探索更多合作模式,还要大力催生旅游新兴业态,适应疫情过后的市场需求变化。

  (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李修松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会后,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深入基层,不断到人民群众中去,体察和调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文化领域的问题。

  我长期从事文化工作,至今还兼任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安徽省社科联主席等职务,职责所在,责无旁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文化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促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予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明确了两会后的工作重点。一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增添生活情趣,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深入群众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出台更多更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惠及人民群众的政策措施贡献智慧。三是建议文化战线运用新思维新创意新科技新方法,打造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开拓令人喜爱的新业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增强产品和业态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鉴赏和消费水平。四是推动文化有机融入旅游、餐饮、酒店、民宿、康养、特色农业等产业,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又让民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于立新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书记)

在实干担当中为民办事为民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情牵挂,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和重要纲领。

  两会结束后,我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创新发展,在农牧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保护、寒地冰雪经济等特色上用力,加快新技术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推进呼兴合作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坚持开放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口岸开放水平,增强口岸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共享发展,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补足民生短板,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光明日报记者王琎采访整理)

  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张子林代表(黑龙江省绥化市市长)

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坚决消灭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目前绥化市贫困县已全部摘帽,贫困村也已全部出列,我们正在对剩下的6258名贫困人口进行最后“攻坚”。

  会后,我将迅速抓好落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面对黑土地上的贫困户,既要做好土地的文章,又要做好离开土地的文章。我们将引导有种地能力的贫困户把地种好,种出产量、种出质量、种出效益,稳住经营性收入这个基本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进行土地流转,让土地创造最好效益;对于离开土地的贫困农民,政府和企业联合组织按岗培训,积极引导其就近就地就业。对于农业发展,既要做好农业文章,又要做好非农文章。在农业发展方面,绥化将持续推广玉米大垄双行、水稻秧苗带蘖下地等栽培新技术;坚持推进与企业的合作,跳出农业来研究农业,探索建立更精准、更有力的现代农事服务体系。在非农产业发展方面,绥化将继续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活动,形成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我们一定铆足劲,向党中央、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

  (光明日报记者刘宇航、刘江伟采访整理)

刘卫昌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

把政绩写在绿水青山全面小康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深刻地了解他们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时刻把他们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民造福,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把“福”字写在群众日益鼓起的口袋上,写在群众从心底发出的微笑上,写在绿水青山、全面小康上。不能搞“面子工程”,不能搞虚头巴脑,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拿卜寨村来说,全村1023口人仅有1083亩耕地,多年来一直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农民的有效增收。为发展乡村产业,我们因地制宜做了大量探索,小规模试验引进食用桑绿色产业,并聘请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指导开发桑果面条、桑果酒、桑叶茶等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已赢得广泛认可,农民也因此实现了增收。会后,我将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将食用桑种植及深加工产业有序推广开,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探索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推动农业向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这个农村最大优势,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有机食品,推进生态产业化,努力让群众看得到变化、尝得到实惠,让乡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光明日报记者陈海波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9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