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用文化“药方”医治“穷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用文化“药方”医治“穷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9-19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文化“药方”医治“穷根”

——河南新乡以消除精神上的“软贫困”助力消除物质上的“硬贫困”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宋红锦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河南省新乡市提出:实现高质量脱贫、永久脱贫,重在对贫困户强其精神、壮其心志、富其思想。

  河南新乡市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新乡市大力发扬不甘落后、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努力探索用文化“药方”医治“穷根”,以消除精神上的“软贫困”助力消除物质上的“硬贫困”,奋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强起自尊心,化解“封闭自卑”消极意识

  三伏天的夏夜,燥热不减。获嘉县黄堤镇南马厂村农家书屋里灯光通亮、书香四溢,不时传来沙沙翻书声。“要实现高效精准扶贫,就要及时更新种植、养殖、农机等各类书籍,让贫困户及时学到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知识实现致富。”已经脱贫的老刘,每天还是坚持来到这里向村民介绍自己脱贫致富的经验。

  2018年,新乡市为250余个贫困村的农家书屋安装了数字化平台,村民们通过手机便能轻松阅读海量数字图书,观看种养殖技术视频、文艺节目等。同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达标,“舞台艺术送基层”“送先进文化进贫困村”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给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村民们送足了“精神食粮”。

  “出去打工,人生地不熟,还不如待在家打个粮食稳当。”提起外出务工挣钱,地处黄河滩区的原阳县白寨村贫困户老李显得颇为无助。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不少世代耕作在深山滩区的村民,和老李一样,对于脱贫,并没有那么大的信心。

  扶贫先扶智,为了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新乡市特地建立了精神扶贫节目创作专家库,用身边人的脱贫故事鼓励大家。渐渐地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强了起来。

  “延津县小潭乡卫生院盲人针灸医生申长远,13岁双目失明,却凭着自强勤奋、热心助人,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咱们身边的残疾人尚且有这种不服输的拼劲,我们更没有理由不自强、不脱贫!”新乡市脱贫故事宣讲团成员、新乡县委党校党委书记李莹讲到动情处,几度哽咽。

  “李老师给俺上课,不拿稿,很亲和,扶贫知识讲得活,入心窝!”说及坚守基层理论宣讲20多年的李莹,当地贫困群众纷纷称赞说。

  自从新乡市“精神扶贫五大专项行动”实施以来,一大批像李莹这样的优秀宣讲队员,昼夜奔走在田间地头、广场村口等扶贫宣讲一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贫困群众点亮了一个又一个脱贫的希望。在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座谈会上,李莹的表现还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表扬,夸她“做得好,讲得好”。

  精神扶贫节目创作专家库,涉及党建、农业等10余个专业领域,认真开展素材搜集、节目创作和宣讲指导,快板《秦老汉脱贫记》、小品《一心一意跟党走》等数百个“理论+文艺”精品节目,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热腾腾”地呈现在贫困群众面前。

  富起自信心,打消“要我脱贫”被动念头

  扶贫要找“贫根”。“有的贫困户把握不准形势政策,对脱贫路子缺乏勇气和信心,不敢尝试。”新乡市宣传文化部门对贫困户心理了如指掌。

  吃透贫困户这种心理,新乡市迅速组建以“光荣脱贫户”为骨干力量的扶贫宣讲队伍,如50余岁的脱贫户罗加兰、70余岁的党员脱贫户刘峰等一大批宣讲队员,走进贫困地区、走近贫困群众,现身说法开展精神扶贫宣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扶贫政策好,咱就使劲往前跑。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树立起脱贫志气和信心,让它黄土变成金!”在新乡县郎公庙镇南固军村,“光荣脱贫户”宣讲队员罗加兰的每一句话,都触动了村民内心深处。

  为了壮大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新乡市精心创作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乡亲不富誓不休》等近百个优秀宣讲节目,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体现“大道理”,把“普通话”讲出“地方音”,让群众既知晓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又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宣讲、演出中,所讲的故事、演的小品、说的快板,我们都很乐意听,群众既知晓了政策,又鼓起了脱贫劲头。”凤泉区李士屯村的贫困户赵素芳,每次听了精神扶贫宣讲后都忍不住夸赞一番。

  讲好黄河故事,培育“我要脱贫”信念。“盐店庄,人真能,种桃种出大文明,过去穷荒滩,现在花果山!”每逢扶贫宣讲时,家住黄河北岸边的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总以这句“顺口溜”做开场白。

  “柳月湾、赛江南,这是我们的新家园;家园美、铺金滩,黄河故事它讲不完……”在扶贫演出现场,一曲《我家住在柳月湾》,唱出了原阳县官厂镇黄河滩区1676户群众搬进美丽的柳月湾社区时的激动心情。

  “听了宣讲,感觉有种力量推着我们走,浑身都是干劲!”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光荣脱贫户杨贵业深有感触地说。

  壮起进取心,摒弃“等靠要”懒惰心态

  “一些贫困户存在‘墙根晒太阳,伸手要小康’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越是到脱贫攻坚后期,越能从政府得到更多‘好处’。”在基层扶贫干部看来,贫困户的这种思想非常“要不得”。

  新乡市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河南“三山一滩”脱贫工程中,新乡占其中“一山一滩”。然而,恰恰是异常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新乡市涌现出数以千计的决战贫困、带民致富的先进人物。在史来贺、吴金印两位“双百人物”精神的感召引领下,新乡市党员干部已涌现出10多个全国先进典型、100多个省级先进典型,5位先进人物被党中央号召学习。

  对此,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的思路非常清晰:“大力弘扬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不断增强贫困户的进取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弓没有回头箭,车到山腰怕卸鞍。山里的四万乡亲把我期盼,我怎能拔腿就走让人心寒。”反映吴金印带领深山群众治理荒山、拔掉穷根的现代豫剧《大山作证》,让延津县榆林乡沙门村贫困群众热泪盈眶,下定决心早日甩掉贫困帽。

  “看了这些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身边有这么多好政策、好干部,我们更要加劲干,赶快脱贫过上好日子!”“中国好人”、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通过20余年实干苦干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迹,被打造成情景剧《初心永恒》进行展演,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

  扶贫当扶志。近年来,新乡市精心打造的《老村里的新故事》《一个也不落下》《守望的乡村》等一大批助力脱贫攻坚的文艺节目,以及《太行金印》《太行石姑娘》《咱们村来了贴心人》等系列文学影视节目,走进深山滩区,走近贫困群众,将进取和实干的精神深深浸润到广大贫困户心田。

  扶起文明心,消除“愚昧保守”落后思想

  “口袋富,第一步;脑袋富,是真富。”这种理念贯穿于新乡市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其中,典型示范引领,便是新乡市精神扶贫工程中的一个有力抓手。

  治贫必治愚。在辉县市裴寨社区,约1.2万名群众从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发展到如今20000元,家家户户从村里“土坯房”搬进了社区“小洋楼”……这是裴春亮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带领山区贫困群众用辛勤汗水战胜贫困所绘就的一幅美丽画卷。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最美村官裴春亮,从小历经不幸、饱受磨难,他内心很清楚:群众物质精神都富有,才是真正富,才能富长久。

  “感受语言魅力,品读百味人生,打造属于裴寨人自己的文化生活。裴寨广播站《朗读时间》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今天的主播王健……”党的政策、红色故事、孝道家风、健康养生等内容,社区播音员通过裴寨社区的大喇叭向村民们娓娓道来。

  “这个节目真不赖!既有老年人需要的健康知识,又有年轻人关心的国家大事、致富门路,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各种故事。”村民裴清丽老人高兴地说。每晚8点,村民们准能从这个“百宝箱”里听到“贴身”知识。

  精神长“个头”,生活有奔头!红白理事会、文明积分兑换超市等,一个个接地气、受欢迎的“裴寨幸福密码”,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村民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陋习。

  “如今,在我们这个‘全国文明村’,乡亲们的精神面貌跟以前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裴春亮自豪地说。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新乡市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文明理念融入、典型示范引领、农村陋习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惠民等“五大工程”,强力遏制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如今,敬业图强、厚善崇文已深入到贫困群众内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健康向上、斑斓多彩。

  “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这句收录在《摆脱贫困》中的话语,是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有关“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思考。

  对此,中共新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玲有着深刻的理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继续凝心聚力、对症下药,以消除精神上的‘软贫困’,助力消除物质上的‘硬贫困’,帮助他们‘站起来’‘走得远’!”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9日 07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