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员论坛发言摘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员论坛发言摘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1-16 03: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斗“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员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增强学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主办、省部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级研修班(第4期)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员论坛日前举行。论坛上省部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级研修班6位学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体会。本刊今天推出论坛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员论坛发言摘登

  论坛现场

  跨越重要历史关口 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重大斗争关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的重要发展关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全局性、历史性的重要里程碑意义。

  此次全会充分肯定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战略博弈两大考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始终坚持锚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始终坚定办好自己的事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坚定的意志品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提出了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并对新征程“第一个十五年”进行了战略擘画,提出了远景目标。

  必须深刻领会《建议》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征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新要求,深刻认识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远景目标所体现的人民立场和鲜明导向,深刻认识系列战略部署。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把握好“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五大关系,遵循“五个坚持”重要原则,落实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要举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着力增强落实《建议》的本领能力。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勇于直面问题,继续不断凝聚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强大实践伟力,在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开创“十四五”时期工作新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翁铁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清晰展现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等宏伟目标和路径。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更好发挥作用。

    更好发挥创新型国家建设动力源作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企业是引擎,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动力源,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学科建设支撑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创新需要,加强顶层规划,突出急需、特色,增强学科专业的响应能力。二是增强原始创新基础驱动力。加大对基础学科长期、持续的支持力度,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三是加强高端人才培养供给力。以博士生教育为重点,持续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四是从基础教育源头提升创新思维突破力,全面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和能力,潜心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更好发挥文化强国建设催化剂作用。教育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柱,应当更好发挥其文化强国建设催化剂的作用:一是筑牢理想信念思想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改革创新思政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促进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二是加快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形成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是引领社会文明文化建设。挖掘高校蕴含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学科优势,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好发挥人才强国建设辐射源作用。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理应进一步发挥辐射源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多渠道加大优秀教师供给,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更好发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推器作用。教育是助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应注重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构建政府、教育机构、社会三者新型关系,建立“管办评”相对分离又有机统一的制度;二是加快建立破“五唯”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全面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宏伟蓝图任务艰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联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黎昌晋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在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专精特新”方面寻求突破,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充分显现;以往民营企业因“跨界”“高杠杆”和“跃进式扩张”积累的风险将逐步化解;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一大批民营企业将向国际投资与战略合作、联合研发制造、品牌打造与开拓国际市场延伸拓展;产权结构开放多元、公司治理规范高效、职业经理人制度日趋成熟,将向着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民营经济人士逐步成长为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和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表率;更多的民营企业将进入新老迭代时期,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将走向历史舞台。

  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此外,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发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将民营经济人士纳入各级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计划;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

  展望新蓝图 建功新征程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张茂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要将精力更加集中到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上来,把中央决策部署对接具体实际、化为工作方案、变成实践举措。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汇聚广大职工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职工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广泛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投身创新时代洪流。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目前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人左右,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高技能工人求人倍率超过2。在全国7.7亿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比重约为20%,远低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比超过80%的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指导的重大改革任务。要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上集中发力,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加强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加大劳动领域风险化解,筑起维护政治安全的群众防线。

  加强干部队伍“七种能力”建设,筑牢实现全会目标任务的组织基础。将学习作为提升能力担当作为的重要手段,通过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依靠理论学习提升素养结构,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干事本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殿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了系统的规划安排。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回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实施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投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举措,着力强化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供给、创投资本来源与优良创新生态三个关键支撑。

    第一,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先进技术供给”支撑。我国产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要克服“先进技术供给”这一培育创新型经济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短板,就要加快培育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大力度发展高等学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加大力度发展科研院所特别是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加快培育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依托、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开放协同为保障”的创新体系。

    第二,加快完善创投体系,强化“创投资本来源”支撑。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加快完善创新投资体系。实践中需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一是股权投资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探索设立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引导和撬动全社会创投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二是债权融资体系。构建以知识价值为核心、以大数据和区块链应用为支撑、以知识价值信用风险补偿基金为保障手段的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让大批科技型企业依靠其人才团队、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生成的知识信用价值,获得相应的债权融资保障。三是众筹募资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搭建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的创新投资众筹平台,最快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开设真正以创新能力为标准、以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所需的资本众筹为功能的科技创新板,构建起以知识价值为核心的新资本市场。

    第三,统筹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优良创新生态”支撑。从全球创新实践看,各类创新平台是人才、技术与资本高效协同对接的重要管道,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基础载体。实践中,要围绕创新链的主要环节,统筹搭建以下三类平台:一是围绕科技研发环节,体现“产学研协同、国内外合作、线上线下互动与军民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理念,建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高效整合创新资源、能够实施联合攻关与开源集成的资源共享平台与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建设区域性和单位性的技术转移平台,培育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技术孵化平台,针对人类智力成果特别是专利成果的特殊属性,通过这两类平台的建设,更为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问题。三是围绕新兴产业培育环节,着力打造“创新特区”,特别是要真正以现代产业生态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重引领示范的“国家自创区”和“国家自贸区”,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创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刘海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改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必须顺势而为、精准施策,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目标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效率。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扫清发展障碍、释放发展活力。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完善国内贸易促进政策体系,降低流通企业成本。促进内外贸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

  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国际大循环优势。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要素禀赋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立足新发展阶段,塑造在国际大循环中的竞争新优势,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科学有效地发挥新时代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把“卡脖子”技术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不断扩大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开放促进发展、封闭导致落后。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多元拓展能源资源、高科技产品等进口渠道,在扩大开放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对外“引资”和“引智”齐头并进,在“开门创新”中实现更多领先技术迭代升级。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更加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前进。要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6日 06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