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落户村庄当“农夫”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落户村庄当“农夫”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2-15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我腊月二十九回家,年前得把这个大棚里的育苗工作都弄完。”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巡栈村,来自北京的销售商郑维营还在他承包的大棚里忙活着。

  郑维营原本在北京做果蔬销售,常来明村镇收购小西红柿,但是这里的小西红柿太紧俏了,老是遭遇“收不到”“排队等”的问题。有钱买不到,这可咋办?为了稳定货源供给,郑维营和合伙人邓瑞先一商量,干脆自己留在村里当“农夫”吧。

  2017年,郑维营和邓瑞先在巡栈村投资200万元,成立了“农夫天下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期400亩、28个小西红柿大棚拔地而起。“农夫天下”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种到收实行公司化管理。

  “这里的小西红柿为啥好吃呢?主要是水土的问题。”郑维营解释说,明村镇地处北纬36.9度的胶莱河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而且水偏碱性、土是盐碱性土壤,对很多农作物来说,这不是啥好的水土条件,但却特别适合小西红柿的成长,造就了当地小西红柿皮薄肉脆、清润鲜美的特点。

  临近春节,明村镇2000多个小西红柿大棚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斤高达十三四元的地头收购价,到达北上广和江浙一带的超市,价格已经翻番,但依然供不应求。”明村镇党委委员、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忠伟告诉记者,按每亩产17000斤,收购均价10元来算,每亩净收入十万元很正常。所以,明村镇的村民们戏称,他们现在过的是“柿”在“币”得的小康生活。

  “年轻人都返乡创业了,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村里的幼儿园满员了。”孙忠伟说,产业振兴激励了“人”的振兴,而“人”的振兴又巩固和推动着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孙忠伟告诉记者,在明村镇,像“农夫天下”这样的产业合作社越来越多,日臻成熟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明村镇成功入选。

  “去年收了700万斤,还是不够卖的,今年计划再增加400亩的产量。”郑维营说,他现在常驻平度市,和巡栈村的村民一样,每天扎根在田间地头,很少回北京。未来,他也许会像当地村民一样,到青岛市区买套房,把家都搬过来。

落户村庄当“农夫”

扫描二维码看短视频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5日 03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