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2-24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鹤发映童心,老战士老党员们这样为青少年讲党史——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编者按: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勉励他们:“全党即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我们邀请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两位老战士和研究会负责人,以及其他省市的三位老党员代表,述说他们毕生心系党史宣传教育的炽热情怀、动人故事。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在贵州赤水市红一军团陈列馆,老党员黄梓辛给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王长育摄/光明图片

  宣讲党史,我们“百岁正青春”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故事

  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消息传到上海,立刻引发了老战士们的热烈反响。在走访中,无论是虞鸣非老人赞扬中国共产党时明朗有力的笑声,还是黎明老人回忆战友逝去时无法控制的泪水,都让记者深深感到,在这些百岁老战士身上,激情与感动从未远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你们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请跟随记者一起,听老战士们讲述往事,在他们的爱党之情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新四军老战士丁柯(上)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给学生讲党史。光明图片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老战士虞鸣非:

  把党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特别激动。总书记希望我们“继续发光发热”,我感到自己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把党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我1922年出生于浙江慈溪古窑浦。小时候,父亲先后送我进私塾和新式学堂学习,我因此成了古窑浦300多户人家中第一个读过书的女孩。1941年,日军侵入我的家乡,浦东来了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在古窑浦办事处的女干部徐卫平就住在我家里。通过她的指引,我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1944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群众投入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我到上海组织工人学生重返浙东,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在四明山组织复仇队,在大岚区担任区长兼武工队长。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我奉命率武工队在四明山上剿匪,那都是真刀真枪在打仗。一次战斗后,我去宁波向四明工委书记陈布衣汇报。汇报结束后准备离开时,陈布衣把我叫住,交给我一笔经费,说用来支付武工队员们打游击时在群众家里吃住的各种费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共产党人真的是做到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与同在四明山战斗过的黄连结婚,并迁居上海,调到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历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后,担任南京西路街道离休支部书记、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副会长。

  新中国成立前,四明山区非常贫困,老百姓吃不起酱油,有的甚至一家三口只有两条裤子。离休后,我和黄连经常回四明山看望乡亲们。当时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我们感到捐款捐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摆脱贫困还是要授人以渔。黄连动员了上海有关部门和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四明山区实地考察,利用山区的特点,办起了花岗石厂、彩笔厂和集棉器厂。通过他的穿针引线,一家日本钢卷尺厂与当地合作办厂,成为余姚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现在,四明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大概四五年前,我又回过一次四明山,当年崎岖的山路早已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民的住房比城里人的房子还漂亮。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离休后,我一直捐资助学,资助一些四明山贫困家庭的儿童完成学业。前些年每逢暑期,我都会到居委会“暑托班”给小学生讲党的故事,还曾经作为街道“关工委”老干部宣讲团成员走进楼宇给白领讲述艰难岁月,走进学校参加“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为党和国家尽绵薄之力。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老战士黎明:

  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

  我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战士之一。令我没想到的是,总书记会这么快回信。其中一句话——“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段革命岁月。

  1922年10月,我出生在江苏常熟徐市镇。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继续向中国内陆扩张,苏南地区随之成了敌人的后方。当时这里活跃着很多地方力量,但真正抗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间武装,后来被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

  1939年我参加革命时,还是一名初二学生。当时,一些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在阳澄湖边的横泾新四军后方医院养伤,我为他们做护理工作。后来,我在这一地区继续从事民运工作,发动妇女和群众支援抗日。那时,有很多医生和护士从上海来到横泾救治伤员。记得有一次,从上海同仁医院来的赵熙同志为了及时救护伤员,奋不顾身地走上前线。几个小时后,我们却得到了他牺牲的消息。

  党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个开天辟地的过程充满艰辛。这一时期的敌后斗争故事后来被改编成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里,横泾也因此改名为沙家浜。

  后来,我又随部队北上,成了一名报务员。新中国成立后,我与家人定居上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担任上海市电报局党委书记,直到1983年离休。

  党领导人民富了起来,要说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通信方式了。在我工作的年代,发电报是人们处理紧急事情的主要工具,价钱昂贵,人们为了节约费用,必须长话短说。现在有了互联网,人们不仅可以发信息、发照片,还能视频通话。

  总书记回信希望我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方面我感到有些惭愧,由于腿脚不太方便,近些年很少出门,上海虹口区的少先队员,还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同志们都来过我家,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少将刘苏闽:

  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研究会的近千名新四军老战士都心潮澎湃。春节之前,4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战士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对党的无限深情。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我们很振奋,专程慰问了施平、程亚西、胡友庭、顾海楼等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并向他们做了汇报。老战士们非常激动,今年110岁的施平老先生当场写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广大会员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收看收听了回信,感谢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现在有会员4000多人,其中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有1000人左右。我们有一个“四史”宣讲团,100多名成员,除了老战士外,还有研究会的一些骨干。近三年来,宣讲团共宣讲1300多场,听众达23万人次。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亲历上海解放的8位老战士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做了一场报告,青年学生听得入迷,报以潮水般的掌声。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这些老战士拥有其他讲述者没有的优势。有些老同志文化程度不高,但很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小故事承载大道理,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可以说,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书。怎样把这些老战士的人生经历、对百年党史和红色基因的理解,用他们的语言讲给大家听?我们把他们参加革命的小故事辑录成5册,推出《理想在我心中》系列丛书。今年,我们还从中选了100个小故事编成精选本,就是为了让党史学习和宣传工作更接地气。

  其实,这些老同志离休之后,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们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有的老同志笔耕不辍,写了10本书;名誉会长阮武昌同志,九秩之年自学电脑,敲了两年,写出了《一路硝烟》,前两年刚出版。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爱党之情和强烈的奉献精神。

  面向新征程,我们将遵照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让大柏地的红色故事永流传

  讲述人: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乡大柏地村村民 刘承汉

  1940年,我出生在大柏地乡杏坑村。从懂事起,我就常听前辈们说起这里发生的大柏地战斗。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一路被国民党军追赶,2月9日到达大柏地后,发现这里是开展伏击战的好地形。2月10日下午到11日上午,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大柏地战斗,红军像猛虎下山杀入敌阵,打得敌人狼狈不堪。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过大柏地时感慨万分,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高度赞颂了大柏地战斗和苏区的大好革命形势。

  因为家里穷,我直到13岁才上学,57岁时因病提前退休。作为一名1977年入党的老党员,我还能为党做些什么呢?我想起了我家旁边的大柏地战斗战场遗址。以前,邻居吴达湖大爷常常为游客讲解,他去世后,这个活就“撂荒”了。于是,我开始学着吴大爷当年的样子,只要有谁过来参观,我就主动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我的伯父刘良林,是一名牺牲在长征途中的革命烈士。因为伯父生前无子,父亲把我过继到他名下。父亲对我说,伯父参加红军那年,正是毛主席写下《菩萨蛮·大柏地》那年。此后,思念伯父时,我就会把这首词哼唱一遍,不知不觉形成了曲调,唱成了歌。以后每次讲解,我都会把这首词向游客唱一遍。

  2016年,在瑞金开展红色调研的南开大学青年学生来到这里,我给他们讲了一段、唱了一首,他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听到战斗激烈处,大家都非常兴奋,齐声高喊“好”。参观结束后,还向旧址鞠躬致意。我相信,像他们那样用心,一定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多年来,我义务接待游客不下3000批次,听过我讲解的不下6万人次。2019年,因身体不适,我暂居在瑞金城区儿子家中养病。刚好有几位参观者想听大柏地战斗故事,村干部想替我推掉,我连忙阻止了,找了个地方给他们讲。结果,围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常到学校去给孩子们讲。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一条条红领巾就像是大柏地上的红色种子,向阳生长。虽然已经81岁了,但我还要继续讲下去,也希望青年一代接过我的接力棒,让大柏地的故事永远流传。

  在边疆小学成立“护碑小分队”

  讲述人:广西少先队工作总顾问、防城港市少先队永腾名师工作室带头人黄永腾

  我今年82岁,是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一名退休教师。过去最困难的时候,我在党和国家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成为人民教师,并在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我来到防城那垌小学。那时,16岁的我体弱个小,煮饭要自己砍柴,买一次菜要步行十几公里。面对全校20来个学生,要教语文、算术和体育,每星期上20多节课。有一晚电闪雷鸣,吓得我不敢睡,偏偏有人来敲门。原来,一位家长撑着伞,拉着9岁的儿子,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外,说送孩子过来陪我,还留下两个南瓜。

  这一幕,我至今难忘。留在边境陪孩子们长大,看他们建设边疆,成了我的理想。当时,学校没有图书室,我就在卧室钉上书架,22块5毛7的月工资,除去生活费,我都拿来买书。课间,小屋坐满了看书的孩子。面对不少孩子无人倾诉的烦恼,我就成立了“解烦恼室”来帮助孩子,16年来为3万多名学生解开了心中疙瘩。

  为边境孩子点一盏灯、铺一条路,是我从教40余年不变的初心。1999年,我退休了,回到从教出发地——滩散小学,当起少先队辅导员。回去后,我看到一座界碑红漆剥落,杂草乱长,还拴着头牛。界碑是共和国的守望者,爱界碑就是爱祖国啊,我决心立即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当天,我就在滩散小学成立了“护碑小分队”。“中国陆地边境线是从辽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到广西防城港的北部湾畔……防城港有33座界碑,每一座都连着祖国的万里山河……”每当我在界碑前跟孩子们讲起这些内容,都会看到孩子们眼里泛光,十分动容。

  假期,少先队骑牛巡界碑成了风景,“与边防军叔叔共护界碑”体验实践活动被全国少工委评为一等奖,我和小队员代表还到北京展示并接受表彰。21年来,小队员来回更换,但护碑从不间断。滩散小学“护碑小分队”爱国爱边境的事迹,还带动了防城港边境的25所小学,这些学校都成立了护碑小分队,让爱党爱国蔚然成风。

  在那良镇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那巴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我建立了校外少先队组织,把原来放学后三五成群、乱追乱跑的孩子们组织起来,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利用少先队队前教育,向孩子们讲述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艰辛历程;编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节目,让每个孩子用双手和心灵触摸百年党史,让红色的种子在边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古调配新词 把党的历史唱出来

  讲述人: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镇街道爱国村企业党支部书记 胡益民

  我今年89岁了,打小就喜欢阅读,凡是和党、和国家有关的内容都很吸引我。村里常邀我参加青少年爱党爱国教育活动。我从带孙子的经验中总结出——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被带入进故事。

  在给孩子们讲党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没有干巴巴的大道理,而是充满血和肉的小故事。已经在课本上学到的孩子边听边点头,没学过的孩子目不转睛,看着孩子们用心听,我讲得也来劲。

  我还有个爱好是通剧,俗称僮子戏,它是南通唯一的地方戏曲剧种,锣鼓伴奏,方言演唱,曲调可高亢粗犷,亦能优雅婉转,唱词更是通俗易懂。我爱唱,也爱创作。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我寻思着,百年党史的宣讲是不是也能通过“一人巧作、五味调和”达到“千人食、百味香”的结果?于是,我萌生了古调配新词的想法。围绕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披肝沥胆的奋斗史,我抓住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结合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先后创作歌颂党、讴歌社会主义的唱词30余篇。

  第一次给孩子们“唱”党史,是在街道关工委组织的一场观摩会上,我特地创作了一篇《全面关心下一代》。锣鼓一响,小家伙们个个来了劲,昂着头、伸着脖子、比画着手跟着打拍子。为了不让孩子们光瞧热闹不长见识,我连睡觉都带着笔记本,学到啥就记录啥,想到啥就写下啥。“马列主义放光芒,扎根中国土地上”“科学立法合国情,公正司法顺民心”……一遍遍地修韵脚,不仅更易唱易懂了,改成快板、顺口溜,也挺顺口!

  老伴常说,我就是搞宣传的时候浑身是劲。必须的呀,党是我们的主心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宣讲百年党史,我和年青一代共同成长。

以党史为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扫描二维码,听老战士老党员讲述百年党史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任鹏、颜维琦、胡晓军、周仕兴、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友明、黄文倩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4日 09版)

[ 责编:王丽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