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04 04: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卷首语

  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辉煌的五年。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工人们在位于长春的一汽解放总装车间装配车辆。新华社发

  这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这是发展基础日益稳固的五年——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工业持续壮大;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中国经济砥砺前行,更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这是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五年——2015年至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4%;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兴服务业高速增长。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深圳蛇口。新华社发

  这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的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印刻在社会事业的发展中,更印刻在百姓的笑容里。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委员: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五年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960多万人通过易地搬迁“拔掉穷根”;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系统改造;10.8万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得到改造……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乘风破浪·飞跃——经济界代表委员谈“十三五”成就

扫描二维码 倾听霍学喜委员讲述脱贫攻坚

  在工作中,我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收可持续性稳步增强。

  “十三五”时期,我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电商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消费扶贫行动实现贫困县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起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回望“十三五”,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期待我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减税降费为经济发展添动能

  “十三五”时期,我国实施了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所有行业税负均有下降,助力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2020年,我国发布实施7批28项优惠力度大的减税降费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有力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业复工复产,有效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总规模约7.6万亿元,企业收获“真金白银”的红利。减税降费,一方面使企业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我国多次优化调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鼓励创新政策,2017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并于2018年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享受主体扩大至所有企业。2016年至2019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累计达84.3万户次,累计申报研发投入5.2万亿元,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8730余亿元,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发展。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共5745万户,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3%。

  企业税费“包袱”轻了下去,企业“钱袋子”鼓了起来,“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标注了新的刻度。(光明日报记者陈晨采访整理)

  民建中央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委员:

  “擦亮”蓝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让绿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聚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出台60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五年间,我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荒漠化治理。“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接下来的40年,我国的碳排放要从目前每年的近百亿吨降低到“近零”排放,这为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两会召开之际,建议国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绿色发展相结合,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蔡继明代表:

  1亿人落户城镇任务提前完成

  中央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能使广大农业转移人口平等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而且将有助于扩大内需,提升国内消费水平,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器”,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居住证暂行条例》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大部分实现零门槛落户,东部地区落户门槛普遍降低,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特大城市放宽对重点人群的落户限制。2019年共有22.4万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在住房保障方面,多个城市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保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流程不断简化。截至2019年9月底,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343万人次。京津沪渝和85%以上的地级市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范围。城镇化的加速将有效扩大内需潜力,拉动有效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记者靳昊采访整理)

  民建江西省委常委李秀香代表:

  粮食安全“压舱石”更稳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

  一是产量稳步提升。五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技,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台阶,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粮食安全更有底气。二是质量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5.8%;优质稻谷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效益增速明显。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资料,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2.3万户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从质量效益看,2018年粮食深加工增值增幅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四是流通更加便捷。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2017年全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为2.3亿吨。原粮散粮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步实施的结果。首先,粮食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等政策积极有效。全面推进“三项补贴”改革,调整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部分产粮大县试点探索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与近年国际市场粮价几次“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粮食支持政策起到了稳根基和保安全的关键作用。其次,持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进步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农业农村部公布信息显示,2019年全国新增高标准农田815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19年达到59.2%,2020年突破60%;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05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