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时代社会工作需向改革创新要质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时代社会工作需向改革创新要质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0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王红艳(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政治学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今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为驱动,向改革要效能,以高质量社会工作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明确发力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工作改革创新。新时代的社会工作指涉的是广义社会工作。从作用域看,它主要聚焦社会领域;从覆盖面看,几乎囊括整个社会领域,而非其中的某一项工作或某一类社会群体。综合政策安排和理论研究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推进新时代社会工作改革创新,一是需着力社会领域的党建,重点聚焦如何进一步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这“两企三新”的党建工作质量;二是需着力社会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重点聚焦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的质量;三是需着力社会领域的治理和建设,重点聚焦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的质量;四是需着力社会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聚焦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能。

  加强体制机制系统集成,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改革创新。广义社会工作几乎覆盖整个社会领域,需要一套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与之相适配。各级社会工作部门的陆续成立,为解决社会领域的“九龙治水”难题创造了历史机遇,为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提供了“实战”平台。综合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能定位和具体工作实际看,推进系统集成,一需进一步厘清社会工作部门与组织部门、政法部门、民政部门、群团组织等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横向整合程度;二需进一步处理好各级社会工作部门间的关系,提高纵向协作水平;三需处理好党群关系和政社关系,加强斜向整合,提高科学规范运用社会力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因事制宜追求更复杂的相互配合与协同高效。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几乎涉及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两新组织”乃至新就业群体,故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创设一套高层级的系统化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突出新兴领域党建,科学推进社会工作改革创新。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两企三新”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强化政治引领,促进该领域自身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服务供给,维护该领域广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增进新兴社会阶层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进而提升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质效,夯实和拓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是个崭新课题,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秉持科学态度。从当前实践看,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两企三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并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列为重点攻关课题;二是坚持循序渐进,遵循从“党员个体嵌入”到“党的工作覆盖”,再到“党的组织覆盖”的进路;三是坚持服务先行,全面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专项服务行动,以服务赢得信任支持,在信任支持基础上推进“两个覆盖”;四是践行“主客同体”理念,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治理主体,应创设线上线下平台机制,逐步发挥该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作用,并有计划地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深化目标追求,有效推进社会工作改革创新。在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确保社会井然有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首要目标。但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仅仅锚定秩序的形成和维系是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新时代社会工作需朝着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力,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在此基础上,把增进社会的和谐摆在重要位置,让群众诉求与服务供给借助信息化新技术更及时精准地匹配起来,将邻里之家、友好社区、首善之地建设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做起来,推动个体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利益走向统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和谐度与团结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能量。社会领域实现秩序、活力、团结的有机统一,是衡量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0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