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办刊使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办刊使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4 05: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学典(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编辑部主编)

  在《文史哲》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全体《文史哲》人倍感振奋。这是继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及2019年在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又一次对如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出的重要指示。

  深入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在三方面着力:

  一是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落脚点,继续深化围绕“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进行的理论创新。

  总书记回信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那就是进一步向研究中国问题集中、向研究中国道路集中、向研究中国经验集中、向研究中华文明集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但在理论上、学术上、话语上尚未充分呈现。只有形成能够解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从理论、学术、话语上呈现中国道路,不仅关乎历史中国的阐释,也关涉未来中国的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必然趋势中,进一步凝练基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而提出的概念、理论、思想,将有效推进这一重大课题的解决。

  二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资源,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重要源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资源,必须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科学的“冶炼”。把传统的人文理念、人文思想、人文主张、人文追求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与冶炼的过程,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使其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三是形成“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互相促进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学两界交流互动。

  总书记强调,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指示为解决民族的重大需求与高校研究之间相脱节的矛盾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段时间以来,象牙塔化、学院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人文社科研究中局部存在,一部分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而漠视了社会责任。实际上,学术研究和知识创造离不开现实因素、时代环境,着眼现实同样能做出非常严谨的学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时代脉搏的体察与把握,有赖于来自学院外部的敏锐感知和正确判断,在这方面,政界可以提供不少助益。

  《文史哲》始终与国家民族同行。今后,我们将以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将学术期刊办得更有品质,助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入新境界,不辜负总书记殷殷嘱托,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办刊使命

扫码看视频: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薪火相传七十载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冯帆、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09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