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让科技报国“基因”在助农中代代传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让科技报国“基因”在助农中代代传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6 06: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袁超男

  小时候,爸爸问我:“囡儿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我骄傲地仰着头回答:“科学家!”

  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时都会有一个想当“科学家”的志向,而我非常幸运地与“科学家”有了交集。2018年,在我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场“院士沙龙”上,一位80高龄的老先生将他的科研故事娓娓道来:“我的初心是要在生物化学事业上,对人类对国家做一些事情,要有所贡献。现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人生也过得值了,发挥了我的作用了。”这位长者就是我国生物化工学科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

  与沈院士面对面交流后,小时候的那句“长大了我想做科学家”在一瞬间从我的心里破土而出,“科技报国”——这四个原本遥远的字眼跳跃在我眼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我也希望可以像沈院士一样,在耄耋之年能向下一代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

  读研期间,我跟随浙工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导师们学习如何搞科研。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大精神,看到了“攻关核心、成果转化、利国惠民”的报国初心,更看到一代又一代老中青党员传承于骨髓中的红色基因。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有一年暑假,我在浙江衢州社会实践,看到老乡们因柑橘滞销愁苦落泪。“为什么不让你的专业发挥作用,科技助农呢?”在浙工大导师们的鼓励下,我主动申请加入《低值、残次果蔬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倾心于将柑橘全果综合利用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我们在滞销柑橘皮中成功提取出功能性果胶低聚糖,为解决乡镇果蔬废渣处理难、绿色种植难、常温保鲜难这三大难题提供了变“渣”为“宝”的再生机制。

  “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更加激励着我科技报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果蔬保鲜技术时,一名新疆老乡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姑娘啊,你们的技术太实在了!我们的果子卖得更多了,钱包也鼓了!你们一定要常回新疆,我这儿的桃子管够!”助农带给我幸福感与成就感,原来科技真的可以造福一方人。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要坚定地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初心,让这份科研基因在助农中“扩增”“转录”和“翻译”,代代传承,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脚踏实地,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光明日报记者陆健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6日 07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