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18 04: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5月14日,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关于焦裕禄的文艺作品,以审美的方式弘扬焦裕禄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原大连起重机器厂美术组创作的关于焦裕禄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的系列版画之一。图为焦裕禄(右)工作场景。新华社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传播伟大精神,弘扬伟大精神,是重大主题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焦裕禄精神的文艺创作有着丰富多样、鲜活生动、深刻深入、影响广泛等显著特点。1990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有感于焦裕禄精神,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同志寄思殷殷、志向高洁、心系百姓的情感心愿力透纸背。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门前的雕像。新华社发

  梳理焦裕禄精神的艺术呈现,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民族精神谱系根植于传统文脉和现实生活,是源于人民的伟大创造;文艺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朴实的创作态度,充分发掘以焦裕禄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时代价值。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新中国文艺景观与人物画廊中,焦裕禄的故事,寓于影视、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衍生出多样而生动的创作形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并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回顾焦裕禄作为典型的诞生与发展历史,梳理文艺作品中焦裕禄形象的个性特征,探寻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意志与生命境界。

  1.“焦裕禄啊,兰考人民怀念您”

  1962年冬,40岁的焦裕禄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兰考位于豫东沙区,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老灾区。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害”长期折磨着兰考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援之下,兰考人民不断向自然灾害宣战。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向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右)为原大连起重机器厂先进生产者颁奖。新华社发

  他是贫困年代那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在与“三害”进行斗争中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有着强大的意志力,鞠躬尽瘁,舍身为人民。1964年5月,42岁的焦裕禄因肝癌病逝,兰考县为焦裕禄举行了追悼大会,全场一片哭声。当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发新闻消息稿《在改变兰考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1700余字。随后,《河南日报》开辟专栏,每周一期。1965年初,以《焦裕禄啊,兰考人民怀念您》为专栏的结束文章。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亲笔书写的履历表。新华社发

  焦裕禄作为典型,在河南乃至全国引发更强烈的反响,是缘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上刊发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由穆青领衔创作的报道,内容包括焦裕禄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贫困、对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忘我”“完全”“彻底”地为兰考人民服务等详细内容。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这是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陈列的焦裕禄曾用过的藤椅。 新华社发

  穆青时任新华社副社长,1965年12月17日,他与新华社同事周原、冯健一起驱车来到兰考县实地采访。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搞建设。他想找一个在国家建设面临困难时敢于艰苦奋斗的典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典型。于是,他找到了焦裕禄。

  “写这个人,我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感情,我不是在写焦裕禄这个人,我在按照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县委书记的榜样塑造他,通过一些实事,把他挖掘出来,表现出来。”穆青如是说。在《人民日报》发表这部作品的同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第一时间播发。各大报刊纷纷发表社论,跟进宣传。焦裕禄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1966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刊载了穆青等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资料图片

  1966年3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纪录电影《光辉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讲述焦裕禄的人生故事和他身前身后的兰考的变化。

  兰考人民不会忘记,在那些战天斗地的日子里,焦裕禄和他们一起战斗,共甘苦、同劳动的情景,他们深深怀念他,并转化为行动,不怕风沙,无惧艰辛,继续向大自然展开斗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兰考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2017年,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完成了焦裕禄生前立誓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任务。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撰写的图书《我的父亲焦裕禄》,2016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2.“饰演焦裕禄就得真,就不能‘演’”

  故事片《焦裕禄》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冀邢执导,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1991年2月首映。最初是王冀邢和厂长吴宝文在研究年度题材规划时,考虑几部影片中能不能有一部是正面歌颂共产党人形象的,最后想到了焦裕禄的故事。正如王冀邢后来说的,这种题材确实难度太大。按当时的峨影厂生产规定,每个摄制组开机前都得向厂部报成本预算,并签订指标协议,王冀邢从厂里经济状况考虑,预定成本为100万元。但吴宝文看本子基础好,有信心,就和王冀邢说:“成本问题不要多考虑,按本子质量要求拍就行。”破例让《焦裕禄》剧组不签指标协议,以便他们放心大胆地去拍片。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2019年8月,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创排的现代评剧《焦裕禄》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上演。新华社发

  拍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怎么拍。在这方面,创作者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以移情的审美创作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现焦裕禄这一形象及其内蕴精神与信仰。影片对焦裕禄的刻画,不是“从档案中报道”,而是真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主演李雪健表演内敛而富有分寸感,给人真切的感觉,将一个不平凡的英雄形象由缺席的想象变成鲜活的在场。他感受很深地说:“饰演焦裕禄就得真,就不能‘演’!”他确实不是在演这个人物,不是在完成一个演出任务,而完全是用自己的心在走近焦裕禄这个角色,成功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朴实感人的形象。他的表演有着入木三分的穿透力,就像王冀邢说的,这个人物和过去李雪健对其他人物的塑造完全不一样,在创作心态上也不一样。“不是在演谁,而是在向角色靠拢。”除了李雪健外,影片还有李仁堂、梁音等老戏骨参演。正如陈荒煤在《历史的公正评价——看影片〈焦裕禄〉有感》中所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相衬。整个影片许多演员都以真情取胜、都‘进入角色’了,这也是影片极为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焦桐枝繁叶茂 会它千顷澄碧

  在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焦桐亭亭如盖。新华社发

  电影剧组于1990年9月30日正式开机,先后到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取景,很好地完成了拍摄任务。所有人深情投入,心思都放在创作上,影片中的风、雪、雨、水都是人工制作的,大家吃了很多苦,但没人有怨言。剧组回厂后,厂部决定为此片后期制作开设“特快列车”,所有工作为此片让路开道。最终影片《焦裕禄》一炮打响,拷贝订数可观,还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影片用纪实手法拍摄,同时融入戏剧性和象征的装饰化艺术表达。影片结尾,李雪健手拿铁镐,走在从远而近的群众队伍里,在无数面红旗的映衬下瞻望绿树千行,沙海变良田……这时,主题歌《大实话》响亮地唱出“共产党是咱的贴心人”。歌词简洁、朴实、通俗、上口,旋律明快、粗犷、昂扬,节奏感强。李雪健亲自演唱,豫剧唱腔音质朴实浑厚。作曲吕其明为影片配曲时特地深入兰考。他认真进行田野调查,拜访民间艺人,全面吸收了有河南特色的豫剧、唢呐曲调。

  电影创作团队之所以选择焦裕禄,首先是出于对焦裕禄这个人的敬仰,特别是在深入生活采访后,主创团队了解了许多焦裕禄的故事,他们觉得这个人值得敬仰,这个人首先把影片主创征服了。电影创作的重点在直面现实,求真求深,挖掘人性和人情。焦裕禄有六个孩子,他也是个好父亲。他同人民相依为命,他向惯例发起挑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王冀邢说:“他虽然是个很普通的共产党人,但人格魅力是很强的,能够征服人。如果是一般性地把他的好人好事拍出来,这肯定是不够的。后来我们提出了一个总的艺术风格的原则,归纳了八个字,深沉、凝重、悲壮、朴实。特别是强调朴实,就是用革命现实主义的方法来进行创作,不能有任何花里胡哨的想法。这是内容的需要。《焦裕禄》这部片子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形式必须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拍,因为他这个人本身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果形式上和人不一样了,那影片也不可能成功。”影片还原历史,追求真实,在镜头移动下展示了破败的大街、县委大院简陋的会议室、大雪纷飞时人潮拥挤的火车站、故土难离却拖家带口四处逃荒的百姓……其所表现的焦裕禄的最后岁月,代表一个人信仰系统的形成,其中蕴含必要之痛。焦裕禄和吴县长促膝谈心:“救灾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连着全县人民的心,刻不容缓啊。我们的工作,不是做了让大家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温饱问题如果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今后和将来。在他眼里,党满意、群众满意这两者是一回事,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满意的事党也会满意。他患上严重的肝病,但是并不把自己的身子看得那么金贵。病榻上,他牵挂着兰考的雨大不大?庄稼淹了没有?他向前来探望的老潘提出,下次带几个麦穗来,他想看看。他向领导要求,请组织上把他送回兰考,埋在黄河故道,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关怀生命,热爱集体,对工作负责任,对人民热忱。大雪纷飞中,他来到救灾第一线,用嘶哑声音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来给大伙鼓劲。

  李雪健成功塑造了焦裕禄的电影艺术形象,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他向记者感叹道:“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电影《焦裕禄》还原了焦裕禄历史本来的面貌,刻画的焦裕禄形象正是中国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同时,影片中的社会批判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校正。陈荒煤评论说,这部作品“显示出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对那些追求权力和享受、计较个人得失、完全忘掉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丧失党性、失魂落魄的人来讲,难道不是一面很好的对照自己、认真反思的镜子吗?因此,这其实也是一部召唤和震撼共产党员正直灵魂的作品”。不少地方专门组织座谈会,让观众畅谈观后感受。有的说,60年代人民需要焦裕禄,90年代人民更需要焦裕禄。有的说,要用焦裕禄的思想鼓舞、鞭策自己。有的说,影片唤起观众的共鸣,主要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和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大家不能不深刻地联系现实,反思历史,检讨自身。影片生动、真实,让焦裕禄成为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的重要参照。

  3.“大伙儿都来给我们讲他的事儿,我们演的也都是真事儿,特别有底气”

  焦裕禄平实、执着,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心里装着工作和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样一种为民亲民、廉洁奉公、坚韧不拔的品德,令世人敬仰。电影《焦裕禄》取得成功,使焦裕禄故事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焦裕禄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新的塑造。山东省淄博市京剧团于1991年11月晋京演出了大型现代京剧《焦裕禄》。剧中出现了有畏难情绪的马县长,以及女儿的抱怨、母亲的责怪、妻子的委屈等细节。面对即将永别、年龄不大却华发尽染的伴侣,焦裕禄唱出“夫妻相处十几年,风里雨里多艰难”的肺腑之言,真实而催人泪下。

  此后,还出过同名的豫剧、图书、油画等。2012年,30集电视剧《焦裕禄》推出。这部作品充分发挥电视艺术的时间跨度优势,展现了焦裕禄苦难的少年时代、他参加革命和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以及在哈工大的学习生涯。当然,主要内容还是再现焦裕禄在兰考生活、战斗的日日夜夜。王洛勇主演的焦裕禄,情绪十分自然真实。他在剧中说的“我是共产党的人,我身上流的是共产党的血”“不管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是咱头顶上的天”,质朴无华,感人肺腑。在创作中,王洛勇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他的外形在一开始帮了很大的忙,瘦削的脸庞、小麦色的皮肤、挺直的鼻梁、饱满的精神,“当年见过焦裕禄的人都说我像‘焦书记’,特别是额头、鼻子和侧面最像”。他感到十分自豪:“焦裕禄的家属、老同事和工作地的乡亲都认我,我们去的时候老百姓都拉着我,说要和‘焦书记’拍照,还给我讲了好多‘焦书记’当年的事儿。”随着不断深入生活,王洛勇开始认识真实的焦裕禄:“其实我拍之前还在琢磨呢,这焦裕禄真有这么好吗,会不会是以前喊口号喊出来的?去了才发现,那儿的老百姓是真心喜欢焦裕禄,不是一个两个人夸他,大伙儿都来给我们讲他的事儿,我们演的也都是真事儿,特别有底气。”

  为了追寻角色,王洛勇说要让自己后退,退到当时的环境里去。他为在剧中真实表现焦裕禄,甚至用一个硬物绑在自己肝部一个多月,借以找肝痛的特征和感觉,结果造成了身体的损伤。他成功褪掉身上的“洋气”,更表现出艺术家的勇气与献身精神,最后获得了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在获奖现场,他激动地说,自己是下决心用焦裕禄的精神来演,这让他重新生活、重新生长了一次。

  剧组辗转于焦裕禄工作、学习过的哈尔滨、黑河、洛阳、兰考、淄博等地拍摄,有关焦裕禄的艺术展现,从具体历史性出发进行影像书写,真实描写、解释过去,而不仅仅是流水账地呈现,既展开细致的研究,又找出故事更宏大的背景。电视剧《焦裕禄》引发广泛关注,显示出正能量传播的效能。有观众看了电视剧后说:“我原来不怎么喜欢看这种主旋律的作品,但这次真的被感动了,是情不自禁的。是焦裕禄的人格力量震撼了我,那些感人的场面、那些感人肺腑的字句,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

  2014年5月,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大象出版社等还联合推出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作品以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纪实性地还原人民公仆焦裕禄的传奇故事。2020年10月,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开机,要把焦裕禄的故事再度搬上大银幕。影片顾问为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主演郭晓东表示要全力塑造女儿心中的好父亲、人民心中的好书记的形象,弘扬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从文学艺术中的典型创造的成功已获得了答案——各种文艺形式的创作,从文字到影像、从银幕到荧屏,以真实感人、鲜明生动的语言,塑造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英雄形象,彰显出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和全面挖掘。透过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焦裕禄的人格魅力跨越时空,焦裕禄精神的力量恒久不变,体现了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反映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8日 14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