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人才强国进行时】
东北老工业基地:
正在打一场人才“翻身仗”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青坡
“刚来的时候停车很方便,现在来晚了停车位都不好找。”9月1日早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的国际软件园,沈阳风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贾军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他介绍,人才聚集产生良性循环,现在园内入驻企业1350余家,拥有上市公司及子公司98家,“5年前将整个团队搬到这里的决定很明智”。
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近年来,东北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人才引进模式,营造“爱才”“惜才”氛围,会聚天下英才。
作为东北振兴的领头羊,辽宁率先打响了一场人才“翻身仗”。2020年,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60.9万人,较2018年增加22.6万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能否让老工业基地实现“凤凰涅槃”?
“拴心留人”关键在于“安业”。资料图片
1.人才如候鸟,环境好了自然会来
“这里不仅薪资待遇与北上广深相当,而且拥有国内顶尖科研平台,我出站后也要留在辽宁工作。”2017年,周鹏从巴黎第六大学博士毕业,考察了广东、上海、辽宁的几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后,决定进入东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辽宁,像周鹏这样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在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实施的“青年英才储备计划”中,近5年累计支持259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八成以上博士后出站后留辽工作,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除了顶尖科研平台带动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拴心留人”更依托环境变化。近年来,东北各地不断推出各项人才优惠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创业环境、营商环境,为招才引智创造条件。鞍山市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表示,吸引人才先要“植树造林”,人才如候鸟,环境好了人才自然会来。
对此,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重大事项部副部长杜琳深有同感:“年轻人更关注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发展平台,东北振兴便是契机。如今,我们公司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人才占比60%,平均年龄32岁。”
“兴辽英才”计划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科技力量。资料图片
2016年,杜琳从北京回到辽宁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想选择离家近的企业;另一方面也切实感受到了东北人才环境的变化。
辽宁将人才工作列为各地市“一把手”项目落实。“2020年疫情时,鞍山市专门为每一位高端人才邮寄了防疫物资。每年还会发放‘钢都英才卡’,将14项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整合,暖心之举带来人才会聚。”辽宁科技大学国际金融与银行学院院长崔文华介绍,辽宁还全面取消高校毕业生城镇落户限制,推行人才子女基础教育阶段就学优惠政策,同时为高层次人才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
环境变化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会聚推动东北振兴。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闫占峰表示,政府引企业,企业引人才,归根到底要有好环境。振兴发展既是难题,更是机遇,环境一变天地新,人才自然近悦远来。
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兴业热土。资料图片
2.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不发达的科技
在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轧制生产线上,通红的钢板滑过轧机冷却,“超级不锈钢”制作完成。作为“兴辽英才”计划专家,东北大学教授姜周华的“超级不锈钢”重点项目,成为老工业基地的新名片。
老产业集群、工科院所集群,它们既是东北的现状,也是东北的机遇。能否利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人才?“兴辽英才”计划给出了答案。2019年,辽宁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升级“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培育“新字号”,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拴心留人”关键在于“安业”。“兴辽英才”计划给好项目以支持,为科研项目保驾护航,让科技工作者“更上一层楼”。
2019年,姜周华牵头完成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兴辽英才’计划为我们提供了100万元科研经费,还提供了中试厂房和办公楼,打破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姜周华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不发达的科技。只有依托科技人员激活老产业,才会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科研项目是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为项目全程服务好,才能让科学家干劲十足,让东北振兴有科技助力。”辽宁省科技厅人才工作负责人说。
沈阳市浑南区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资料图片
在辽河油田,采油“磕头机”日夜不停。盘锦市因油而生,相关人才也因此聚集。“科研最终还是要应用于生产,盘锦的化工产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转化优势。2021年,我们中试基地便有一个21亿元的产业项目通过了国际鉴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建国说。
产业聚集带动人才聚集,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为人才提供了新渠道。然而,在辽宁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没有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人才引进的头号难题。
“尽管求贤若渴,但是阜新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柔性引才容易见效果。”阜新孚隆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凡平说。
2020年,阜新市柔性引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5名专家为氟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合力打造“中国氟产业示范基地”,既解决了企业的“求贤难”,也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当地氟产业开发区中70%的企业由科创人才挑起大梁。
3.寒冷的气候,挡不住创业的暖流
“我们公司‘揭榜’的年产20万吨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关键工艺技术,现在已实现应用转化,年消耗二氧化碳近10万吨,相当于4089亩林地的社会效益。”谈到辽宁“揭榜挂帅”的新项目,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高雪夫自豪地说。
寒冷的气候,挡不住创业的暖流。为让更多科技人才有的放矢,2021年4月27日,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科技厅等8家单位共同举办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吸引省内外100余名科技人才(团队)“揭榜”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辽宁奥克化学便是其中之一。科洽会当天,有18个科技项目签约落地,46个科技项目成功对接,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38亿元。
沈阳国际软件园。资料图片
干事创业最终要依托人才,老工业基地只有蝶变成为兴业热土,才能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创业初期,我们只是几人的小团队,但政府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服务保障政策,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大助力,我们仅用一年半时间,便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杜琳说,“2019年,公司被评为辽宁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营商环境不只是商业环境,人才软性服务也能发挥大效能。从20人的小企业变为100多人的科技公司,贾军营的感受是,政府更重视企业人才需求了。“许多高科技人才对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少,浑南区便帮助他们争取荣誉和特殊津贴。同时,这里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才愿意来这里工作。”
“人才的智慧只有依托企业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政府部门都在想办法为企业服务,也就是在为人才服务,为东北全面振兴服务。”浑南区委组织部部长李东江说,“‘安业’,既要让科研人员有成果,更要让创业者有收获,才能最终营造‘海阔凭鱼跃’的振兴景象。”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