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2-02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作者:李炎溪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全面贯彻《决议》精神,努力在加快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意义重大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国之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人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着力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构建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坚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坚持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通过这些工作和经验积累,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效能持续增长,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

  (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广大人才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和依靠力量,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思想库,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执着追求、忘我工作和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为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需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在这异常复杂的环境下,党要长期执政,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

  (二)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纵观现代国家崛起的轨迹,以人才引领发展在国家实现赶超中起着关键作用。现代化进程中,19世纪末美国全面赶超英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标美国实行赶超,70年代韩国追赶欧洲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全面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大量引领创新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只有不断凝聚优秀人才,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坚持领跑,避免被反超。近年来,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乃至创新成效上的差距还不小。我们要认真贯彻《决议》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引领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国家顶层设计上,要把人才规划、政策、投入、制度设计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端,着眼创新发展育才聚才用才,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和动力“倍增器”,从而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更希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越来越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端,越来越与国家民族事业同频共振。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任何资源消耗、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依靠科技和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将人才竞争上升为国家战略,竞争日趋激烈。迄今已有20多个发达国家制定了新兴人才发展战略,启动100余项专门计划培养和引进人才。我们必须密切跟踪、迎头赶上,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更加突出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集聚和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尤其是一大批创新人才,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支撑。

  二、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需要多方面努力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努力。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标战略需求大力培养汇聚急需紧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集聚人才的目标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此外,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等,都需要各行各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应突出需求导向,把人才汇聚与重大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做到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集聚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事业急需紧缺什么样人才,就优先汇聚什么样人才。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

  (二)加快形成有吸引力的引才用才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需要,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以更加积极举措发现吸引人才。自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以来,国际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有效举措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助力国家富强。美国在19世纪,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接近英国,开始更加注重依靠人才和创新驱动发展。当时,美国新建一大批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国家科学院,制定移民法案,招揽了一大批外国优秀人才,使美国取代欧洲迅速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现在,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约1/3来自国外,科学与工程博士约2/3是外国国民,他们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充分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更加精准有效地发现吸引人才。

  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人才是国之重宝,既要发现使用又要珍惜呵护。有关统计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是37岁。中青年时期既是人才创新创造的“旺盛期”,也是最需要支持保障的“成长期”。在期待中青年人才产出重要创新成果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激励保障,促进人才加速成长、放手创造。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才支持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创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得到充分尊重和合理回报。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支持机制,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打通“绿色通道”。拓展青年人才发展空间,构建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

  (三)创新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人才的活力在合理、公正、畅通、有序地流动。加大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畅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是大势所趋,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的关键性举措。在这方面我们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又存在不少差距,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医保结算、外地户籍子女入学等便利条件。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人才职业转换。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等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流动人才提供规范、简便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档案转递线上申请、异地通办、研究制定各类民生档案服务等具体制度和举措,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但在畅通各方面人才流动上还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政策规定不明晰、程序办法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政策,把各方面社会优秀人才吸引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来,使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视其人才特点和工作需要顺畅流动。

  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一线流动。要继续坚持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引领人才流动的鲜明导向。树立让人才“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的政策导向,强化引领人才向艰苦一线流动的政策驱动力,针对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特点和发展需要,分类施策,让人才在艰苦一线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大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强化政府制定规划和抓大事职责,充分发挥人才规划、重大人才工程、政策在人才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减少人才聘用、选拔、评价、激励等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健全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放宽人才服务准入限制,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人才服务机构跨国经营,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

  (五)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要用好企业家。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要把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人才的作用和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要在人才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择其长而用之,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评鉴,既避免大材小用、浪费人才,也避免小材大用、贻误事业。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聚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本质是引进智力、使用成果,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在哪里不重要,是哪里人不重要,关键是能解决问题、发挥作用。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坚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中西部地区要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在、但求有为,柔性引进、弹性管理、个性服务,增强人才互联互通,促进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

  (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政治引领吸纳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党的优势。在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同时,带着感情将各方面人才组织起来、团结凝聚起来,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要引导人才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团结教育引导广大人才,增强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将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广大人才的自觉行动,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做好党委联系专家工作。专家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杰出群体。要落实掌握名单、建立联系、发挥作用、搞好服务的总要求,不断增强党在广大专家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把广大专家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名单,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对专家工作变动、职务调整、作出贡献、获得奖励等情况,及时更新调整。要完善家访制度,经常听取和反映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满腔热情为专家服务,帮助专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发挥专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作用,引导专家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学术诚信,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加强专家人才国情研修和国情考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专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党治国治军方略。组织中青年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国情考察,深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线,了解基本国情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2日 06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