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表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存状况持续改善,文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深入,文物和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拓展。同时,文博行业在努力推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维观念保守、财政资金紧缺、专业人员不足、体制机制受限等主客观困难。
白庚胜提到,在数字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这为文博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白庚胜认为,目前,我国文博行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和专业力量依然薄弱,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亟待提升,考古在实证中华文明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作用亟待强化,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当下亟待找到文物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新手段,文物与当代年轻人的连接点,以及文博行业可持续的数字服务。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白庚胜建议相关部门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促进“数字科技入圈”。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运用云、AI、二维及三维影像等科技手段,推进从展示、传播环节的数字化,走向文物采集、修复、存储、服务、研究、管理等各环节的深度数字化,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同时,加强文博行业的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制定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
他表示,相关部门应推动文博机构联合高校、企业、组织等力量,共同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出圈”。
具体而言,需要以新的文化生产思维和突破商业局限的新协作方式,以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形态为载体,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助力文博领域的优秀IP频繁“出圈”,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产品,引领青年文化消费。此外,要鼓励支持文博机构发展沉浸式、云展览、云旅游、云直播等数字体验项目,依托云、AI、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借助5G+4K/8K超高清、VR、AR、渲染、图搜、全景声等多媒体数字技术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为推动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发展,白庚胜还建议有关部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打造连接文物与个人、文博机构与企业组织、文博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的“强连接交互”。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拓展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参与文博行业数字化路径;支持引导民众通过“文物认养领养”等方式,创新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优化文博机构体制机制,处理好业务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创新传播推介方式,通过复刻“数字文物”使文物以更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 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