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学术笔谈】
作者:颜昌武(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在几十年时间里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与西方学者亨廷顿关于“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的论断形成了鲜明反差。“中国之治”已经超出了西方既有理论的解释范围,任何简单套用西方既有理论的话语体系都难以解释中国的发展奇迹。这意味着我们要立足中国独有的制度框架,从中国灵活坚韧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探寻中国奇迹背后的治理逻辑及其政治哲学意蕴。
中国奇迹得益于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力量之源在于坚持人民至上
国家治理能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一些国家沦为“失败国家”,在饥饿、贫困、暴力和冲突的深渊中无法自拔。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国家治理能力的孱弱甚至缺失。旧中国就是这样的“失败国家”,无论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无力化解自身腐败、无能和效率低下的痼疾,更无力破解中国社会“一盘散沙”式的低组织化困局,整个社会形同“一沟绝望的死水”,国家饱受外辱、任人宰割,人民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余年的艰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史上空前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
早在延安时期,面对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困惑,毛泽东同志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找到一条跳出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国家政权的人民性,他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坚持人民至上,中国的国家治理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至上不只是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更体现在治国理政实践的各个环节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人民至上体现在治国理政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国家治理不只是政府的事,人民不只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故就其要旨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就是要坚持人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故就其目的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旨在提升民生品质,增进人民福祉。“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民之所盼,行之所至”。故就其手段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民主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与价值诉求,但西方社会一直将之窄化为“竞争性选举”。这种选举民主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实质上是一种“富人游戏”。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机制和治理实践。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决策,从民主管理到民主监督,人民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确保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能够转换为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议题。
坚持权为民所用,打造责任政府。现代社会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个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建设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通过公共权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各级公职人员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职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诉求,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用来为人民谋福祉。
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之道,为破解世界性的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大规模传染病蔓延、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的治理难题。如何帮助后发国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进而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人民至上的“中国之治”,不仅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后发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中国范本。
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的治理模式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治理模式,一个国家实行怎样的治理模式,最终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领导人民不断推进制度变革和治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方位地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