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4-25 04: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学术笔谈】 

  作者:宋文新(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行政学院〕副校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离不开健康文化土壤的滋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和精神积蓄,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源自自身的“先进”特质,这些特质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的价值追求、扎根中国大地的鲜明人民立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特质,使其成为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文化土壤的宝贵源泉。

  先进理论是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思想引领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早已充分证明:一个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伟大传承,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这面理论旗帜,并且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问世。“创刊宣言”由主编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他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世界什么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这是社会历史观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对此都作了唯物史观的回答,“吃饭问题最大”“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在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研究,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的秘密,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实现的“四个伟大飞跃”,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哲学的根据”的科学指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的指引下,无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代表矢志追求真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练就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看家本领”,清廉一身、公而忘私,献身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才能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

  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任何常态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某种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着共产党人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流变。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十分重视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20世纪50年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倡导,使“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那个时代的价值追求。海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报效祖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全民奔小康”的倡导激发出无数个敢为人先,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担当作为的开路先锋。新时代,我们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汇聚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党员干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培育者和践行者,培育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进而使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是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根本所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立场,秉承为民情怀,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先进”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使其能够鼓舞凝聚人心,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之所在。这种内在支撑作用发挥的主要机理在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也不断被文化熏陶和塑造。文化具有“化人”功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教化引导社会成员,规范人们行为,保持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括反腐倡廉“导航引路”。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促进国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特别是在政治生活领域,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党始终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融入其中,激励和锻造出无数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优秀共产党人。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正是清正廉洁共产党人的楷模,他们的名字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流芳百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可以说,“四风”的整治是对腐朽落后文化的涤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三严三实”是先进文化的精华,在这场教育洗礼中,领导干部更深刻知晓了为官做事的尺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直贯穿始终。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些重要论述,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不仅是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发出的动员令,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秉公用权的谆谆告诫。初心易得,坚守不易。共产党人要回答好时代的考题,必须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5日 1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