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5-15 02: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光明日报记者 李睿宸

  “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再读总书记回信中亲切温暖又饱含期待的话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杨兴依旧激动难掩。从以书本为伴的大学课堂,到满是闸门、压力表的油田作业区,杨兴毕业后成为新疆油田公司陆梁作业区的一名石油工人。他坦言,总书记回信中赋予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他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同杨兴一样,阮思雅也是收到总书记回信的118名毕业生之一。毕业后,她进入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工作。在戈壁滩上,她遭遇过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也经历了酷暑严寒的极端天气,但每当看到一个个抽油机在手中装配完成,她心中既满足又快乐。“遇到困难,我总是默念总书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教导,心中便充满十足的干劲。”她说。

  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响亮的口号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行动指南。近3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到地市级及以下就业比例约70%,到中西部就业比例约60%。这些充满朝气的青春力量,正一往无前地回应祖国和时代的召唤,在边疆基层奏响最美的青春之歌。

  殷殷嘱托是动力源泉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广大青年,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这份嘱托让在边疆基层工作的我备受鼓舞。”北京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乔佳宏如今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德伯斯镇的一名基层干部,“我始终认为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何柏言(右)和同事在位于新疆的采油作业区工作。徐澜城摄/光明图片

  “广大团员青年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总书记的话语让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党委书记陈邹凤心潮澎湃,2015年她踏出母校北方民族大学的校门,在南疆基层扎下根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去哪,我就去哪!”她说。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地震灾后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给残疾人群体送去关爱、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云南民族大学2021届毕业生梁绍清来到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微光公益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虽然工作仅一年,但她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主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教师冯程2016年入职以来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从博士毕业后决定来克拉玛依校区工作,到动员女朋友也到克拉玛依工作,再到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4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新疆基层,对冯程而言,“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科研,这种幸福感难以言表。将这种幸福传递下去,会一直是我为学生们上的‘第一课’”。

  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这两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的“邦堆新时代”公众号、抖音号办得有声有色。这背后,离不开达孜区邦堆乡党建专干高尚尚的付出。

  2018年,考取西藏定向选调生的高尚尚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梦想奔赴西藏。“与其说边疆和基层需要我们,不如说我们同样需要这方‘舞台’。”高尚尚说,“边疆不缺广阔的天地,不缺火热的事业,于我而言,这里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佳选择。”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陈迪(右)和孔泉颖(左)在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的工厂车间操作设备。袁玫摄/光明图片

  “我所在的吉根乡是祖国的西大门,这里有百余公里的边境线,守边任务艰巨。”身为乡党委书记,为确保边境管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陈邹凤每天都在殚精竭虑:带领乡党委班子和干部一起爬冰卧雪、巡边踏查;打造出“西极护边第一党支部”党建品牌,让党的旗帜在边境高高飘扬……看着乡村风貌渐渐改善、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陈邹凤无比自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就是基层工作的“难处”,对于这一点,乔佳宏深有感触。“不仅要管理各类信息平台,还要走村入户,压力很大。”现在她每天都会思考复盘,希望更好地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

  “在我之前,学校连一个专职体育老师都没有。”云南民族大学2019届毕业生黄小玲毕业后考取特岗教师,成为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公郎小学的体育老师。科学安全的体育锻炼、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黄小玲每天都为孩子们的体育活动绞尽脑汁。“能为边疆地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这让我无比骄傲。”她坦言。

  初心如磐担青春使命

  “我曾在云南学习生活过,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乡亲们有很深的感情。那时我就决定到云南工作,为边疆地区的发展尽我所能。”谈到扎根边疆的初心,挂任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的北京师范大学2019届毕业生赵千政说。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生梁绍清在和儿童进行读书分享。资料图片

  而对赵千政的校友、北京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陈敏华而言,初心的背后,是榜样的力量。“同为在广西小山村长大的女孩,黄文秀师姐的事迹对我影响特别大。”如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镇二塘村做村支书助理的陈敏华说。

  2021年毕业季,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一周年之际,各地各高校广泛展开了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受总书记回信精神激励,2021年毕业季又有226名同学留在了新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陈大恩说。

  “近年来,我们聚焦毕业生到边疆基层工作,广泛动员毕业生报考政策性岗位。”云南民族大学就业服务工作科科长孟威介绍。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的心愿。在北京大学,2010年以来已有2200余名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在北方民族大学,自2015年以来有145名毕业生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的新疆、西藏等地区工作;在云南民族大学,2021年有310名毕业生选择在云南边境县工作……

  “多修缮几条进村路、村内路、产业路,多美化、亮化几个村小组。”这几日,赵千政正盘算着如何发动更多人加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队伍中来;700多公里外的二塘村,陈敏华召集村里的大学生,成立了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远在西藏的高尚尚,准备壮大自己的新媒体团队,让更多人了解达孜区的新时代风貌……

筑梦边疆 愿得此生长报国

  北京大学毕业生高尚尚(右二)在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邦堆乡的群众交流。资料图片

  “今年7月,我在公郎小学的服务期就满了,但我会继续做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能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是我最大的满足。”谈到未来的人生规划,黄小玲清晰且坚定。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5日 07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