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是互文吗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是互文吗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25 05: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朱辉军(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在备受瞩目的中国诗词大会之第七季第五场(2022年3月11日)上,题中出现有元稹《小满四月中》两句诗: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王立群教授解道:“这两句在这儿的意思是互文。互文的意思就是:农家关心的不光是口粮,也关心蚕桑;地方官(方伯)关心的不光是蚕桑,也关心的是粮食。”

  既然王立群教授提到“互文”,我们不妨在此“复习”一下。这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人用它“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意即:一句话的两部分或前后两句话,表面上说的是不同的事,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二者相互呼应,互为补充。

  最为人所熟知的如王昌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绝不是说,秦朝的明月照着汉代的关塞。而是说,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塞。“秦”“汉”“关”“月”是交错互渗的,表达的意思是:明月关塞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传达出对残酷战争中将士悲惨命运的悲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的已成千古绝唱的两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互文”。范公显然不是说:不要因环境优越而欢喜,不要因自身遭遇困难而悲伤。而是说:无论环境好坏或自身沉浮,都不应因此或喜或悲,而应泰然处之。这其实是体现出了博大高远的情怀。

  反观元稹这两句,显然不能像王立群教授那么解说。王教授是大家认同并尊重的专家,但这个解说却难以服人。我们先来看全诗: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苽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显然,元稹在此是直接描绘了小满时节农田里的情形。这时节,各种粮食作物已经长得比较饱满了,而蚕丝却不一定与小满时节有直接关联。“田家”自然期待农作物丰收,而地方官却无视田间状况,想到的只是官家及商家孟夏急需的丝绸。以元稹惯于讽喻的态度看,他在这里其实是在嘲讽官家不懂时令,不知轻重,不关心民生疾苦。

  对古代诗人作品,我们首先要尊重原意。如果原意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可以批评,但千万不可曲解原意,更不要为了今天的某种需要去作过度阐释,这方面我们曾经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

  单就元稹这位中唐才子来说,他是一位“一言难尽”的复杂人物,无论是其后期与宦官的勾连攀附,还是早期对恋人的始乱终弃,都让他正直的形象大打折扣。但无论如何,他的“主调”还是亲民的。在《田家词》中,他借农夫之口愤懑地喊出“愿官早胜仇早复,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可见元稹还是与民心相通的。我们不能误解和忽视这位诗人的心曲。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