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23 02: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法眼观】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赴云南视察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前来视察和瞻仰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和宁洱当地彝族、哈尼族等多民族群众同唱《爱我中华》,激荡人心的歌声,让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情。

  7月11日至15日,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赴云南视察。来自全国政协34个界别的45位委员深入昆明、玉溪、普洱的社区、学校、村寨视察座谈,亲身感受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对云南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视察团委员们在云南省宁洱县那柯里村与少数民族群众交谈。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1.云南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滇池北岸的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呈现一堂,独特的文字和风俗,美丽的服饰和民族工艺品,都使委员们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1951年元旦,普洱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在宁洱隆重举行剽牛盟誓仪式,48位各民族代表在民族团结誓词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宁洱誓词碑成为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71年后的今天,来自全国政协各界别的委员们站在誓词碑前,站在火红的石榴树下,重温这段民族团结的传奇历史,感慨万千。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委员表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光荣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就是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胸襟,体现了云南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创新,应把这个故事挖掘好、宣传好。”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反映了云南民族团结的生动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案例,可以写进教材中,让剽牛盟誓等民族团结的故事更加广为人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委员说。

  地处滇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茅第一小学,迄今有118年历史,少数民族学生达52.8%。委员们走进思茅第一小学校园,巧遇刚考完期末考试的同学们正在展示拓展课程教学成果,一曲天籁之音的哈尼族民歌童声合唱《巴哈呀咪》、一曲悠扬抒情的傣族民歌葫芦丝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让委员们深为陶醉;同学们画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校长妈妈张桂梅》让委员们忍不住点赞。

  “从同学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你们立下志向,努力学习,将来成为飞行员、宇航员、飞机和发动机的设计师,报效祖国!”全国政协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委员鼓励同学们。

  民盟中央常委、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长俞敏洪委员启发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这个世界很大,我们此生要学到真正的本领,能走遍世界,能看很多风景,能为国家做很多事情。”

  “看到各民族孩子们的笑脸,就看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孩子抓起!”云南怒江州政府一级巡视员丁秀花委员感慨。

  视察过程中,无论在社区还是校园,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委员都给当地各族群众和孩子们带来了优美的歌声,带来了其乐融融的快乐。25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吴碧霞到云南各地采风,创作出《纳西篝火阿哩哩》。今天,已经是著名歌唱家的吴碧霞一路演唱《小河淌水》《小乖乖》等云南民歌,表达了她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她动情地说:“感谢有这么多丰富多彩、非常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花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深入体验云南民族文化涓涓细流的各美其美,委员们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的美美与共。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委员们视察的云南省普洱市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万亩茶山。光明日报记者张勇摄/光明图片

  2.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委员们行走在玉溪、普洱民族地区,深深感受到脱贫之后的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水天一色、碧蓝如镜的玉溪市抚仙湖畔,委员们了解到,为了保护这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近几年有3.2万名各族群众作为生态移民搬离了湖岸,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在湖边的800多名村民搬迁到县城附近,距湖边较远的900多名村民未搬迁,但土地全部流转种植荷花,5个民族聚居的马房村就地发展民宿餐饮业。委员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整洁的村庄,一个个漂亮的客栈分布在村道旁,68户经营户带动了全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更让委员们难忘的是村口的幸福食堂。

  “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村集体办的幸福食堂吃饭,3元一餐,每天约有30位老人来食堂吃饭,村集体给食堂补助,解决了子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生活不便的问题。”吉花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德保自豪地对委员们说。

  乘着才开通半年多的中老铁路列车,委员们来到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茶马古道,走过百年风雨桥,踏上千年石板路,仿佛听到马帮那清脆的铃声。如今的那柯里已成为一个哈尼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 

  在村民高仕兴开办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体验中心”,委员们兴致勃勃地操作体验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年轻的高仕兴是县级非遗传承人。“这几天每天都有几千人来这里体验普洱茶制作,买茶的人多,我们成立了一个茶叶合作社,去年卖茶收入达百万元。”高仕兴告诉委员们。

  登上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营盘山层层叠叠的万亩茶园,走进茶叶飘香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了解到茶博苑采取“农户+基地+村委会+合作社”的模式,带动周边村寨、茶农共同致富,委员们不断为这美丽壮观的茶山点赞。

  委员们深深感受到,马房村、那柯里、茶博苑等村寨茶山的实践表明,只有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在那柯里村,俞敏洪委员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罗文堃相谈甚欢。罗文堃从西南林大毕业后回老家勐海田大门寨种植有机墨红玫瑰10亩,开发玫瑰糖、玫瑰酱等特色产品,目前销路遇到困难。俞敏洪爽快地答应在新东方平台上帮他直播带货玫瑰酱等生态产品。惊喜万分的罗文堃反而担心自己供货跟不上了。

  “上个月新东方平台为云南销售了4000万元的农产品,我愿意考察投资云南茶叶、咖啡产业,也愿意帮助像罗文堃这样的乡村经营户,因为我帮助一个农户,就能帮助他周围的许多人。”俞敏洪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经济发展了,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就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就能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3.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样本

  彩云之南,是民族之花盛开的地方。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6个民族兄弟姐妹世代生活在云岭大地上。“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等理念深入人心。

  在云南民族地区视察的5天里,委员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显著,有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巩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广泛深入。

  委员们深深感到,从70多年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到今天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情,从民族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到今天茶马古道上的致富群众,云南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云南样本;生动阐明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委员们感动之余,纷纷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委员建议:“争取国家各职能部门给云南支持,努力结合云南实际,在政策创新、资金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撑;对云南创新实践给予高度重视,凝炼云南模式、云南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李朋德委员建议:“把云南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试验区,探索新机制、展示新成就,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

  “对大学生应该加强国情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对民族地区的产业扶持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郑平委员说。

  委员们还建议,云南应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难忘的云南之行,激发了委员们建言献策的智慧火花,记住了民族团结进步是七彩云南那一片最美的色彩。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3日 06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