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十年来,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2021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一组组数字,勾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的成就。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9月13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十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快速发展。对此,水利部精准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水库群、鄱阳湖赣抚信饶修“五河”干支流水库群,截至目前,累计为中下游补水35.7亿立方米。
这是近年来我国防洪抗旱体系不断完善,应对洪旱灾害的信心和底气更足、手段和措施更多的缩影。“十年来,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66万亿元,是之前十年的5倍,其间实施了长江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防洪治理、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等一批流域防洪骨干工程,还开展了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新增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5.65万公里,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工程方面,大江大河基本形成由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8900亿立方米,通过综合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可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干旱损失。非工程措施方面,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收齐全国站点信息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在有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我国战胜多次大洪水和严重干旱。李国英指出,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从过去肩扛背驮艰难取水,到如今拧开水龙头随时用水,广袤乡村的一座座蓄水池、一道道引水管,见证着我国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会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投资4667亿元,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3.4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困扰亿万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到2021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人口达9亿人。二是坚决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告别了介水疾病的困扰,妥善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苦咸水改水问题。四是健全了管理责任体系,农村供水全面建立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体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收费和工程长效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告诉记者。
农民喝水更有保障的同时,农作物“喝水”也更有保障。李国英透露,十年来,我国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3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投入中央资金约1500亿元用于灌区的建设和改造。“建设和配套改造了一批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排泵站、渡槽、排水沟等一系列骨干工程,仅骨干渠道的长度现在就达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陈明忠进一步分析,这些举措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升到2021年的0.568,年节水能力达480亿立方米,相当于1.3条黄河的年供水量。
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十年来,我国建设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引汉济渭、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54处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设计年调水量647.9亿立方米,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我国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量达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和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以及贵州夹岩、西藏拉洛等大型水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李国英表示。
有水用,更要把每一滴水用好。十年来,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2021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近十年我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江河湖泊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
家门口的河越来越清亮了,岸越来越洁净了,这是近些年不少人的切身感受。十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水利部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都有人护。”李国英表示,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和积极作用,重拳治理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河湖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越来越多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与此同时,水利部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大力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这十年,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我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趋势。“十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保护控‘增量’,依法监督指导50万个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坚持综合治理减‘存量’,因地制宜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年增收约50亿元。越来越多的地区实现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蝶变。”姚文广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