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延安1938”,以沉浸式方式带你追寻红色文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延安1938”,以沉浸式方式带你追寻红色文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0-05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鲍海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龙(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延安既是一座边塞古城,也是一座红色之城。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并进驻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里,延安成为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精神高地。

  驰隙流年,时光荏苒。红色峥嵘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红色革命记忆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为留住红色记忆,重温延安精神,延安市推出“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以全新形式,构建媒介空间,再现城市记忆。漫步在这个街区里,红色碎片汇成的记忆之河,会带你穿越历史时空,重回历史现场,感受当年火热的革命实践,重温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体味丰厚的文化积淀。

  “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博物馆,在进行红色文化陈列展示的同时,也传承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人文精神。

  主题文化街区的多维连接

  地标是凝结了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的物理展现。作为一座红色之城,延安那片土地上,散布着大量红色地标:“梦里搂定”的宝塔山、“万众瞩目”的清凉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这些传统红色地标,是浓缩着革命历史、镌刻着革命精神的鲜明标识,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红色历史。

  从红色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仅仅让红色地标孤立地进行静态展示是不够的,最好将红色文化置于现代文旅业中,将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印象、更全面的体验。

  “延安1938”与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毗邻。街区在建筑、景观、空间等方面恢复了老延安城的样貌,同时将20世纪30年代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饮食文化等,复刻移植到街区中。古老的城墙绵延曲折地延伸着,黄土窑洞卧在街区不同的角落,头裹白毛巾、身披羊皮袄的老汉尽情地吼着信天游,盛在粗瓷碗里的小米粥冒着热气,街道两旁的墙上刷满了抗战标语口号,身着军装的“八路军战士”正在参加生产……游客进入街区,仿佛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不仅直观地了解了红色历史,体验了红色文化,也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原因、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延安1938”将抗战历史场景与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饮食文化等汇聚到一起,让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跨越时空与现代消费文化成功“牵手”。从媒介意义上看,这种主题文化街区,让红色文化的展示,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立体、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是对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

  历史记忆符号的视觉陈列

  文化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总和,直观地表现为一系列符号。有些符号由于包含文化基因密码,往往会激起接触者的多重感官体验,激活他们关于历史的记忆。

  作为革命圣地,各种纪念馆、纪念碑、陈列馆等红色文化符号,散布于延安的各个角落。“延安1938”街区则将各种红色文化符号汇集在同一个空间,进行集中呈现和高密度的信息输出,让参访者完全沉浸在红色文化的“包围”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红色文化信息的接收。

  “延安1938”街区内,延安《新中华报》的影印装饰、“为人民服务”的墙体宣传、“延安保育院”、“海德公园”……一个个红色文化符号,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此外,还有窑洞、剪纸、窗棂、土炕、小石狮等民居符号,红辣椒、小米饭、南瓜、土豆等饮食符号,以及陕北说书、信天游、秧歌等文化符号。当红色文化符号与地方文化、饮食符号,杂错交融并置在一起,历史记忆会以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人们在与这些典型符号的接触中,实现对符号所承载文化与价值的认同。

  那些符号并非随意地组合在一起,不是对历史记忆的简单还原与复现。相关符号的组合陈列方式,本身就隐含着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解读。当游客进入“延安1938”街区,会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红色文化符号的解读。

  空间媒介中的对话与共享

  作为媒介的“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在集中呈现红色革命文化、陕北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以街区为空间促成了一场场对话交流与意义共享。

  除了静态展示的文化符号,“延安1938”还有各种文艺演出——身着戎装的演员进行革命歌曲大联唱,身穿陕北民间服饰的演员表演陕北大秧歌和安塞腰鼓,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跨界红色主题秀《延安 延安》,这些演出生动还原了革命战争年代火热的生活战斗场景,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对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为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时代的沟通、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舞台。

  因此,“延安1938”街区产生了三重媒介意义:一是在物质层面,通过陈列展示不同文化符号,让延安的历史、文化集中呈现在街区不同角落;二是在社会层面,游客们通过出入其间参观、体验,共同完成一段经历的书写与生成,并由此产生更为丰富的互动;三是在精神层面,作为媒介的“延安1938”街区,为传受双方架起精神沟通与文化体认的桥梁,形成共同的文化表达与精神体验。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延安1938”:文化街区及其媒介意义》〔立项号:2021M007〕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5日 05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