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助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创新之作——读《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结构及影响因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助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创新之作——读《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结构及影响因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1-19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善峰(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

  过去的一百年,有关中国乡村建设的探索、研究和努力从没有停止,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等,是反映这个探索历程的代表性文本。进入21世纪,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社会作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受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普遍关注。

  山东理工大学牛喜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成果《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结构及影响因素》一书,在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基础上,在社会学框架内,解释了农村社会资本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农业技术、经济合作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重构与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途径和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该书的学术创新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资本理论本土化做了积极探索。

  发轫于经济学的社会资本研究,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如何将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本土化,并运用于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牛喜霞教授的著作选择从中国社会文化和社会特性出发来界定社会资本。首先,社会资本主要是由社会成员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关键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去信任、去理解、去同情的主观的世界观所具有的特征。其次,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最后,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性,它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搞定事情。尤其是在农村,因血缘、地缘等因素而构成的关系网络,是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说,中国的农村社会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存量。为此,该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特定共同体之中的以信任、互惠、合作、共享、社区归属为主要表征的参与网络。它具有社会结构资源的性质,其中信任、互惠、合作、共享、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构成社会资本的六大基本要素。其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表现为农户个体通过咨询网、情感网、信任网、帮工网和借贷网所获得的资源与支持;在中观层次上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对于信任、互惠、合作、共享等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及其行动。在此基础上,该著作建构了农村社会资本的微观和中观层次的测量维度。

  二、建构了农村社会资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体系。

  该书较为系统地建构了中国农村社会资本概念、分类、测度和应用的基本理论框架。全书共分五个章节。(1)“社会资本理论与研究设计”。介绍了与本书相关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综述的范围横跨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有关文献资料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分析。(2)“农村居民个体层面社会资本状况”。从咨询网、情感网、帮工网、信任网、借贷网五个维度对农村居民微观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差序格局”变异假设、经济收入差异假设和权力持续假设。(3)“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从社区参与、社区归属感、合作、共享、互惠、信任六个维度对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进行了研究。(4)“影响农村社会资本的因素分析”。指出影响农村社会资本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村落发展因素,以及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5)“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几点思考”。提出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社会管理、村庄建设等方面重构和提升农村社会资本。作者归纳出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从农村社会资本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变量等方面对未来研究思路、方向与重点进行的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三、回应了我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足见党中央对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重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理论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视角。

  从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梳理中,作者发现,体现在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社会成员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等维度上的社会资本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型过程中,农户社会资本发生了水平拓展与纵向延伸的变迁,但传统与新型社会资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关注和深入研究。作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结构与现状,针对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相互不信任、规范缺失、公民参与网络不发达以及社会监督缺位等现状,提出重构与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与对策,如社会资本所蕴含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治理民主的实现,社会信任能够促进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可以提高村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水平。社会资本研究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剂。

  综上,通过社会资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乡村建设的社会意涵。牛喜霞教授的著作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个人社会网络中嵌入的资源,而是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讨论某一社群拥有的社会网络、信任和规范等社会资本情况,这是社会资本理论本土化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和创新。该书建构了农村社会资本的微观和中观层次的测量维度和农村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用实证资料补充、丰富了“差序格局”理论,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决策参照体系。

  《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结构及影响因素》 牛喜霞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9日 11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