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走进广东广州花都区赤坭镇的草莓园,100多条银色栽培槽列成“纵队”。鲜红饱满的草莓果实,牵着碧绿的藤蔓从槽中垂下来,仿佛在半空的绿幔上,挂起一道道红艳的“珠帘”。
“像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镜头!”记者感叹。
“草莓大棚内,温湿度、光照、风速、风向都能通过电脑进行监测和控制。温度低了,四周的膜自动降下来保温;光照强了,顶部的遮阳网自动展开防晒。”农业技术员黄锦辉走到数控台前操作起来,“更方便的是,每一列草莓都能在80厘米至5米的纵深高度内‘上下自如’。你看——”
说话间,几列位于高处的栽培槽缓缓降下,几名工人推着小车走过来,抬手便摘。不一会儿,一整列的成熟草莓都整整齐齐“住”进了小车。“摘草莓再也不用弯腰了。”黄锦辉自豪地说。
“别小看这可升降栽培槽,它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0%左右,也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率。”黄锦辉指了指栽培槽介绍,“而且,空中无土栽培技术所使用的椰糠基质没有重金属污染,规避了大量病虫害。还有自动化滴灌系统给草莓提供更精准的照顾。”黄锦辉的笑声被浓郁的草莓果香拥裹着。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