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降成本、促转型、优环境 从供给侧看皖北振兴的“三个优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降成本、促转型、优环境 从供给侧看皖北振兴的“三个优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27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常 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强经济应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2月10日至17日,记者跟随安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团,前往皖北采访调研,切近感受皖北各地从供给侧入手,激活市场主体、降低营商成本,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降成本彰显区位优势

  经淮北,往亳州,过阜阳,抵淮南,最终折返省会合肥。一路走来不难发现,皖北经济起飞的直接原因在于制造业“扎堆组团”,而通达便捷的交通区位是产业项目密集落地的前置条件。

  “从以往经验来看,建设航空枢纽对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劳动力集聚,降低物流成本,以及提高城镇化率具有显著效益。”2月12日,在亳州市涡阳县民用航空项目建设现场,亳州机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解放指着在建的机场跑道对记者说。

  预计2024年底通航后,亳州机场将直达国内35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辐射周边苏鲁豫皖2000万人口。作为桥接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经济带的“桥头堡”,未来,亳州成为多式联运、立体交通区域枢纽指日可待。

  在合肥与淮南的毗邻地带,即将建成的合肥新桥机场快线项目S1寿县段将淮南寿县纳入了合肥都市圈半小时通勤范围。

  “企业在合肥市区增加工业用地、扩充产能是很难实现的,但远离省会又将大幅增加供应链成本,于是我们选择了毗邻区。”在安徽寿蜀产业园内,安徽达因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镇江介绍,2021年底,企业整体从合肥迁入寿蜀产业园,用地规模从原有的27亩增加到149亩。有了充足发展空间,2022年,企业年产汽车空调压缩机100万台以上,二期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项目也得以实现,公司年利税预计达5900万元。

  强化区位,降本增效。如今,皖北产业布局正呈现工业园区势能集聚,供应链协同配套的崭新面貌。

  在阜阳市颍上县经济开发区,光伏企业组团落户。光伏超白压延玻璃生产商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在距离供应链下游企业两公里处设厂生产;在淮南市凤台县经济开发区,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中环中清将产品库存周转期控制在7天以内,并将经营触手延伸至下游电厂建设,实现了产业链垂直端整合。

  “光伏产业对上游原材料价格起伏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必须要加强竞争成本控制。如果企业的一条生产线能将产品良品率提升一个百分点,每天就能增加3万元的净利润。”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顾问茆令文在接受采访时说。

  促转型突出比较优势

  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转型问题正成为皖北各地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煤炭矿业城市,两淮地区正寻求主导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坐拥超千万户籍人口,皖北大市阜阳正探索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新路径;有着悠久畜牧养殖传统的亳州则着手对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形态进行重塑。

  皖北转型何以功成?答案正是“比较优势”:更规范的政策制度,更灵活的市场适应性,更高的劳动力素质,更科学的成本控制。

  在淮北,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当地业已形成成熟的“地矿协作”模式,政府与采矿企业联手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自20世纪70年代起,淮北陆续制定落实《淮北市压煤村庄搬迁用地规划》《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当地累计治理采煤深陷地20.6万亩,安置群众近30万人。

  “‘地矿协作’避免了地方政府与采矿企业推诿扯皮现象,这是保证受影响群众妥善安置以及沉陷区及时治理的关键。”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朱成文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淮南,随着煤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龙头企业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日益增强。“目前市场上煤制烯烃类产品已趋近饱和,未来我们将把更多产能投向煤制醋酸含氧化合物,这种光伏板的上游原材料市场缺口巨大。”伴着大型粉煤气化装置的轰鸣音,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永庆向记者讲述着企业开展新一轮产能结构调整的故事。

  “校长围着厂长转、专业围着产业转,教学围着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在阜阳,“三转四像”的职业教育改革使得劳动力资源优势向高技能人才优势转变成为可能。阜阳技师学院设立的生产性智能制造实训车间,年产值达十万元,实训学生零部件加工良品率达99%。

  在亳州,工业化、智慧化养殖成了当地畜牧业发展的“新主流”。在安徽安欣(涡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羊饲料转化测定系统、喂料机器人精准饲喂、物联网配合大数据动态监测等“高精尖”手段被用在湖羊的配种、繁殖、育肥环节。在当地,传统畜牧业正经历由“人放天养”到“人工饲养”再到“智慧养殖”的巨大转变。

  优环境提升服务优势

  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事,也是政府的事。采访调研期间,皖北多地从市场主体出发,换位思考,提升服务效能的举措令记者印象深刻。

  不用拍照上传材料,不需现场签字确认,仅仅在电脑屏幕前动动手指,企业、群众办事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2022年以来,通过开展政务服务改革,亳州市县两级26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键申报”“材料零提交”,平均申报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

  “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的关键是破除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亳州市数据资源局政务服务科科长袁浩说,亳州整合了公安、人社、房产等53个部门、25.1亿条数据,865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运行。

  而在淮南,当地政府积极鼓励、扶持涉农中介企业进入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烘、储、销”全环节,为农业经营主体“当管家”,为当地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营造良好“软环境”。

  “土地流转合同帮助拟,农资农具帮助买,涉农服务机构帮助选,良种良法帮助推广……”在淮南安徽省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记者逐渐明晰了“农管家48人服务团队”的业务范畴。

  在涉农服务型企业帮助下,农民流转土地放心了,大户经营土地顺心了,淮南农业大托管试点托管亩数也从2019年的0.8万亩增长到2022年的63.3万亩。

  “我们不经营土地,我们只是帮助生产经营主体降低风险、提高效益,避免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出现‘毁约弃耕’现象,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安徽省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集采部部长刘晓峰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7日 10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