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写《深河桥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写《深河桥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09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叶 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出版社拟出版我写这一题材的中篇小说及据此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深河桥头》。这一下子勾起了我多年前写作《深河桥头》的记忆。

  2014年,贵州省的布依学会和水族学会找到我,说很快就要到抗战胜利70周年了,在文学作品中,关于布依族、水族的老百姓自发地拿起刀枪梭镖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的故事鲜有反映,问我能否就这一题材创作一部作品。面对布依学会王思明会长和水族学会胡品荣会长诚挚的提议,我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我只是在初到贵州山乡插队落户时,听村寨上的老乡在摆龙门阵时说起。

  贵州是一块福地,日本侵略军的攻势那么凶,然而打进贵州,打到独山,他们就打不动了!他们为啥打不动?因为打到深河桥头时,那座大石桥被炸毁了。面对深渊一般的河谷,气势汹汹的日军的一个联队望而却步,随即在四面八方山鸣谷应般的中国军队和各族百姓的吼声中退了回去。要晓得,仅仅几天前,这个联队的队长海福三千雄在占领独山县城时,得意扬扬地在火车站附近一座二层楼房的墙上,用毛笔写下了四个大字:不血占领!

  聊到这里,两位会长都笑了,对我说,这正是1944年冬季黔南会战中发生的故事,他们邀请我写的,就是这段历史,史料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但人物和情节都需要提炼。他们建议我去黔南一趟:“被炸毁后留下的深河桥遗址和被炸翻的大石头都还在哩!”

  我被两位会长诚恳的目光打动了,他们退休之前是省里和黔南州的好领导,为此事,王会长还在他家里请我吃了三顿饭,讲了很多布依族的风情俚俗,并举起米酒对我说:“喝了布依人的土酒,说了的话就要兑现哦!”于是,我欣然答应下来,并且很快在胡会长的陪同之下,有了一次难忘的黔南之行。我不但实地来到了深河桥头,上山巅,下深谷,还看到了即将竣工通车的飞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新的深河大桥。此行,我和一位95岁的老兵细谈了一个上午。

  正是在深入的采访和实地爬坡下坎的细致观察中,结合四十多年来与贵州布依族、水族朋友的交往经历,我写出了中篇小说《深河桥头》。小说在刊物上发表后,贵州民族报社组织了座谈会,并以整整一个版面的篇幅做了报道。他们还邀请青年导演茶羽合作,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奈何好事多磨,随着王思明会长的离世,拍摄成电影的事儿延宕了下来。一晃10年就这么过去了,令人感慨万千。可喜的是,在抗战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深河桥头》作为单行本出版,留给世人。我想,将来我们总有机会把这部讲述少数民族群众自发地参与抗战的作品,搬上银幕。

  我期待着。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9日 15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