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世界语架桥,增进中外理解与友谊——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侧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世界语架桥,增进中外理解与友谊——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侧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08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彬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豪

  “希望的旗帜高高地飘扬,和平战士不分国土故乡。我们奋发顽强地工作,光荣事业蓬勃向上……中立的语言奠定美好希望,所有民族自由交流思想。世界人民将会一致同意,携手并肩建设统一家乡。”3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世界语者在中国外文局礼堂里共同唱响世界语歌曲《希望》。80岁鹤发童颜的长者、19岁朝气蓬勃的学生和不同年龄段的世界语者们,以悠扬的歌声,欢庆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胜利召开。

  3月25日,北京百万庄大街24号院里,五彩缤纷的花儿竞相绽放,各自畅想着自己的希望。全国世界语者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的盛事——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世协第十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这个春天,新一届理事会将担负起新的使命,奔赴新的跨越,憧憬新的希望。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文局所属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和《中国报道》杂志社在北京百万庄大街24号院里,一直引领着中国世界语的传播、出版和教学等一系列工作。这个春天,中国的世界语者们回归故里,追本溯源、不忘初心,蓄积力量准备再出发。

  不负众望坚守使命

  如今被全球世界语者广泛传唱的《希望》,词作者是一位名叫柴门霍夫的波兰眼科医生。出于追求和平、友谊和相互理解的初衷,他向世界发布了自己创造的世界语方案。20世纪初,世界语传入中国,其“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理想,令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看到希望。此后,世界语运动便在中国逐步兴起。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的世界语者用世界语出版了诸多刊物,为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运动鼓与呼,为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作出过重要贡献。

以世界语架桥,增进中外理解与友谊——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侧记

中国出版的部分世界语图书 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世界语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是蓬勃发展,积极服务现代化建设。1949年10月,在胡愈之的领导下,由世界语者张企程起草的关于出版世界语对外刊物的报告被送到主管国际宣传的国际新闻局。1950年5月,世界语版《人民中国报道》(1974年1月刊名中文变更为《中国报道》)正式创刊。1951年3月,全国世界语协会正式成立。数十载,中国世界语者通过世界语这个渠道,促进了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以世界语架桥,《中国报道》累计发行到156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各国的读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天,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国世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以“新时代、新使命、新跨越”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就是要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把握好历史机遇,守定初心、守正创新,奋力开拓世界语事业新局面。

  新当选的会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指出,未来全国世协要立足新征程、把握新机遇,守定“初心”,自觉肩负世界语事业时代新使命;聚焦新形势、谋划新举措,找准“重心”,奋力开创全国世协工作新局面;探索新路径、展现新风貌,协力“同心”,团结推动全国世协建设再上新台阶。

  传承时代发展薪火

  在中国世界语运动史上,有许多闪耀的名字,胡愈之、叶籁士、陈原、楚图南、巴金、夏衍、冰心、赵朴初、叶圣陶、白寿彝、朱九思、胡绳……“这些前辈们卓越的才华、奋斗的激情、崇高的品格,都十分令人敬仰,值得今天的我们好好学习、发扬光大。希望新一届全国世协理事会能够汇聚更多优秀人才,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新任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丹卉说。

  令新任全国世协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主任王汉平感慨的是,虽然很多以前的世界语“大树”离我们远去了,但很多当年的年轻人都已经成长为新的“大树”。相比较1900年代出生的冯文洛、李奈西等老一辈世界语者,1920年代出生的李士俊是“年轻人”。他是新中国首位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用世界语独自翻译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作品全译本。1940年代出生的谢玉明,后来也成为世界语运动的引领者,独自用世界语翻译了《红楼梦》全译本。

  “实际上,每个时期的世界语运动的引领者,都有很多年轻人。后来,很多年轻人也成长为世界语事业的中流砥柱。”王汉平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期的世界语者有不同的担当,正是这种紧随时代的薪火相传,才让世界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致辞中说,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外文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外籍专家回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世界语是追求和平、友谊和相互理解的语言,在增进中外理解与友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

  厚植国际友好人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70多年来,全国世协始终以世界语凝聚各方力量,用世界语对外宣介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与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广交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本次大会的参会者谭秀珠,曾经担任全国世协会长、国际世协执委会执委。1965年毕业以后,她就进入《中国报道》杂志社从事世界语工作,一直到2014年年底才退休。半个世纪,对谭秀珠来说,可谓是“择一业、终一生”,她也因此结识了众多世界语朋友。

  德国老人海因茨·辛德勒是《中国报道》的老读者,曾先后五次捐款给《中国报道》。2003年5月的一天,谭秀珠收到辛德勒的一封信,信上说非常感谢谭秀珠这些年为《中国报道》所做的工作,他已经将2000欧元转到了她的账户中,希望为她做一些让她更快乐的事情。这些钱全部都由她支配,并建议她进行一次非公务的轻松旅行。就这样,双方围绕这2000欧元来回通了四封信,最后谭秀珠说服了辛德勒,将2000欧元转给了全国世协。

  世界语,连世界。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一位独身老人吉斯林先生,因长期订阅《中国报道》,对《中国报道》和中国充满热爱之情,他把发展世界语事业的美好愿望托付给《中国报道》,生前立下遗嘱并办理公证,将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全部遗产(约50万美元)捐给《中国报道》,用于发展世界语事业。

  世界语自诞生之初,就寄托了人类平等友爱的共同理想,在国际交往中一直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冰岛世界语者因为看到了《中国报道》,渴望进一步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成了1952年第一个由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冰岛代表团不远万里对中国的访问。

  全球视野交流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是全国世协工作的重要内容。疫情期间,全球世界语者更加坚守初心,休戚与共,守望相助。“近年来,全国世协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世界语协会、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巴西等十多个国家的世界语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全国世协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赵珺介绍说。

  近年来,全国世协组织参加了国际世界语大会、国际青年世界语大会、亚洲及大洋洲地区世界语大会等国际会议,组织举办了第40届中日韩越青年世界语研讨会、“中国日”主题活动、“百年辉煌中的世界语印记”论坛、Z世代中国故事摄影大赛、“中国世界语运动70年”微展览等活动,受到各国世界语者广泛关注。全国世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世协合作翻译出版《你是我心中的英雄》《青年镜头下的“一带一路”》等图书,并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连续三年编辑翻译、出版发行世界语版《信使》杂志。同时,全国世协还出版了世界语版《围城》《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中国古诗词二百首》等图书。

  “万里长空展开翅膀,天涯海角勇敢地飞翔……为了美好永恒的幸福,直到实现全人类的理想。”正像《希望》的歌词所描述那样,刘大为对全国世界语协会的未来寄予希望。他呼吁全国世界语者“坚持全球视野、积极扩大开放,充分加强与国际世界语组织和各国世界语者的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世界语协会联盟倡议落地,对接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时研究承办国际世界语相关会议活动。”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8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