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莫 洁(媒体评论员)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为工厂量身定制最优方案,让机器更“聪明”;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借助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果蔬种植智能作业;互联网营销师,通过精心选品、视频创推,让产品卖得好、销得广;虚拟数字人捏脸师,帮助用户打造具有个人特征的虚拟形象……
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中,这些新兴数字职业备受年轻人青睐,正成为他们的就业新方向,其所反映的就业新气象和新空间引人关注。根据招聘平台相关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数字产业招聘的职位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两成,数字经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总量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重塑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孕育催生了一批新兴数字职业。人社部最新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包括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智能楼宇管理员、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在内的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
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被更多企业采用以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都需要招聘人员管理并应用这些新技术。如此,将有更多数字化相关的工作被创造出来。世界经济论坛此前发布的第四版《未来就业报告》也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网络安全等相关职位预计平均增长30%。众多数字职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对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还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支撑力量。
数字职业不断扩容出新,拓展了就业新空间,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对劳动者来说,在这一波浪潮中抓住机遇、成功实现自我发展,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面对未来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演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至关重要,持续接受数字技能等培训、实现自我发展,才有机会更从容应对不断升级的工作需求,也才能筑牢自身职业竞争力的安全堤坝。除此之外,人机耦合大趋势,对劳动者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感知力等也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长期储备,以更好适应与人工智能等协同合作的新场景。这也呼唤企业、政府等敏锐感知相关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技能培训服务。
更好适应新技术革命下的就业新要求和新趋势,还有赖于包括教育系统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比如,职业教育如何紧跟变化趋势,在强化劳动者对科技工具的使用和数据技能的掌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再比如,传统教育如何在新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加快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助力学生培养创造性、多样化的思维等。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就业,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相关问题上前瞻规划、精心筹谋,持续激发并蓄积人才红利。
上个月,被舆论冠以“力度前所未有”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方案正式推出。在此之前,《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入选名单》公布。这些助力劳动者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拥抱新经济新职业的举措,带给人们不少鼓舞和启发,也赢得广泛称赞。人们也由此期待,各主体“职”引未来的行动清单更长、更有分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