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探访杭州亚运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探访杭州亚运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6-18 01: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王 东 见习记者 刘 习

  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来自亚洲各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将开启怎样的“亚运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日前,记者前往杭州亚运村,提前感受运动员的“村”里生活。

  杭州亚运村位于钱塘江南岸,作为杭州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共计有108幢建筑,赛时可以同时容纳近2万人。它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国际区和公共区组成,串联各个区域的是充满杭州亚运元素的道路,比如拾久街,谐音“十九届”;莲莲路,取自杭州亚运吉祥物当中的“莲莲”。

  来到亚运村,记者首先产生的疑问是:这么大的场地,能实现快速便捷通行吗?

  答案是没问题!在这里,零排放、无污染的摆渡车是村内最佳交通工具,在比赛期间,“村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提前预约。摆渡车运行的路线涵盖住宿、餐饮、健身、休闲、注册等方方面面。

  亚运村最引人瞩目的是占据“C位”的国际区,它位于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之间,在亚运会期间是非常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国际区包括4幢单体建筑,包含旗帜广场、商业街、村长院等设施。整个国际区设计引入“城墙”概念,一体化幕墙汲取了传统文化瑰宝《富春山居图》的元素,形成了蕴含杭州韵味的建筑立面。

  亚运村“欢迎中心”,是所有参赛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等抵达后的第一站。他们将在里面完成初次进村的各类手续办理,比如注册、报名、住房分配等。

  离开“欢迎中心”,乘坐摆渡车即可到达运动员村。

  赛时,运动员村将设有8个居民服务中心、49个住宿服务台,同时还设有综合门诊部、NOC(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服务中心、竞赛信息中心、兴奋剂检查站、餐厅、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

  在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可提供问询、意见征集、投诉处理、失物招领、文印、信息查询、会议室预订等服务。内设电视转播、文印、上网、网络电话区等功能区,还贴心地设置了洗衣收集点。

  记者来到运动员村其中一间房间,这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四室三卫,赛时可供7名运动员入住。每套房间客厅配备了电视,阳台配置了洗衣机。考虑到篮球、排球等项目运动员身高的特殊需求,赛时主卧将按照居住人数的7%配置床伸展器。

  村里的餐厅自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记者看到,运动员餐厅可同时供4000多位运动员用餐。餐厅设置饮料、冷餐和常温餐、热餐、明档四个餐区。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杭州亚运会绿色办赛理念,运动员餐厅由小学改造而成,赛后会恢复成学校。

  为确保杭州亚运村的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零发生,亚运村将确保食物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其中包括食材的安全可靠,以及餐饮加工过程的安全规范等。

  此外,亚运村运动员村还设立了综合门诊部,这里设有多达11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届时将为运动员、随队官员等提供急救医疗服务、常规医疗服务及定点医院转诊服务。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体现在亚运村的方方面面。运动员房间内,漱口杯、衣架均采用麦秸秆材质,环保可回收;亚运村“村民”光盘行动、自带环保袋、随手关灯等绿色行为均可在“云上亚运村”低碳账户积分并兑换礼品;智能阳光厨房通过物联智管、视频AI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施预警督办闭环管理。

  亚运脚步渐近,杭州亚运村的面貌陆续揭晓,亚运村运行团队也日渐成熟。6月下旬,这里将迎来首批入住的测试赛运动员。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8日 04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