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学思践悟】
作者:王 岩(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命题,明确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鲜明特质,总结规律性认识,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给予文化强国建设根本政治保证的重要前提。
一
党的文化领导权首先体现在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正确总结与深刻把握上。新时代以来,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既深化了对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本质认识,又系统性地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多维度、深层次的理论框架,体现出鲜明的先进性。党通过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总结与运用,创新完善文化发展理念、路径与方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是全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出发,立足文化发展的物质根基与社会基础,科学制定与各时期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发展目标,避免了盲目性与片面性。
二是全面揭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我们党深刻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独特属性及功能价值,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要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以强烈的历史担当与文化自信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与科学方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三是全面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党深刻洞察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与文明多样多元的重要价值,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既坚守本国文化立场、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又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
党的文化领导权实质上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新时代以来,党始终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核心命题,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一方面,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重要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在维护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上切实发力。党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制度,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持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态势,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
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多元多变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环境,直面并解决各方面挑战和问题,引领文化建设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与强大活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我们党以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和实践创新力,理性分析文化领域新问题、新情况及新挑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在国际层面,直面文化霸权主义造成的价值认同挑战,通过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强化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等举措,显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与精神独立性。在国内层面,旗帜鲜明反对文化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通过歪曲历史、扭曲价值观来瓦解社会共识的各种错误思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引领多样思潮与社会舆论,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思想文化健康发展,不断奠定文化认同感和国家向心力的思想根基。在党内,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确保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
四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明确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凝心聚力,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以及情感认同。
一是着眼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进人民精神福祉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与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坚持把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思想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参与感与归属感,依靠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三是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确保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五
党的文化领导权并非局限于文化领域的某一隅或单一环节,而是立足于文化建设的宏观架构,对文化发展全局进行全面深入的引领与调控。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文化建设的多元面向与复杂环节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推动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环环相扣、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工程,彰显出鲜明的系统性。
在思想舆论层面,全面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们党立足“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强化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推动全社会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文化发展层面,全面领导文化创新创造。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文化创新深深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标识,牢牢把握文化内容生产的原创性与理论创新的先进性,确保文化创新创造在抵御错误思潮、引领社会风尚中行稳致远。
在文化工作层面,全面领导文化组织管理工作。我们党全面加强对各类文化机构、组织及单位的领导,统筹指导文化工作队伍与文化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领导体制、管理机构以及政策法规体系,有效推进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法治化、高效化进程。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30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