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8-02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吴明永(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两个结合”作了进一步论述,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机理上的深度诠释。“第二个结合”这一论断的具体表述中已经清楚地指出了要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二者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本身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治理思想、伦理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中,形成适用于本土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起到基础和灵魂作用的核心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对传统文化,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搬。只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进行科学鉴别和正确取舍的中华传统文化,才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第二个结合”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二者在互动融合中孕育出新理论、新思想,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从价值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诉求的深沉关切。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其次,“第二个结合”在理论创新方面彰显了独特价值。“第二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丰厚土壤。我们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从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元素,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不断拓展文化创新空间,掌握推进创新的思想和文化主动。

  从实践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项实践课题。“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指明了道路。一是更为自觉地创新文化。在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当意识到,中华文化需要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因此,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关注既有的文化现象,对其形成的原因作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寻找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发展的启示和意义。二是加强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文化教育来激发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力。三是坚持全球视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得到拓展,各国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在这个背景下,需要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高质量文化合作,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创新之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2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