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在沙漠边缘,养澳洲龙虾,可能吗?
不仅可能,而且成功了。两年前,山东援疆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东虾西移”——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试验,并获得成功,山东援疆干部人才臧运东也成了当地的“养虾明星”。
现在,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接过“接力棒”,他们和当地群众久久为功,让龙虾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产业。
让专家们更为欣慰的,除了日益红火起来的产业,还有徒弟们日益精湛的养殖技术。当地水产养殖户吴志友和吴志军兄弟俩,已将山东援建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承包下来,两人向专家学技术,做经营,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干得更加得心应手。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所有援疆干部人才面临的“援疆三问”。一批批秉持初心、怀揣梦想、肩负使命的援疆人与时间赛跑,他们不仅为受援地留下惠农技术,留下发展思路,更留下一批接续产业发展的人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又一个“传帮带”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江苏援疆探索实施关键项目、技术难题“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集中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山东援疆创新实施“鲁雁引智”工程,实施人才选派、人才培养、人才合作类项目184个,构建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智力援疆新格局,特别是通过“青蓝帮带”工程,创新建立“鲁喀教研联盟”“鲁喀工匠联盟”等平台,开展师徒结对子,解决了受援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棘手问题;湖南援疆建立“潇湘名家讲坛”,实施“名师工程”,持续开展“湘疆学堂”,切实加强受援地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激活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归根到底要靠人才。10年来,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努力,用不凡的业绩谱写了智力援疆的恢宏乐章,为受援地培养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库尔勒的果园里,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楼兵干与枝枯病进行长期战斗,如今这位“香梨女神”最骄傲的事业,就是自己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湖南省援疆医务人员被吐鲁番人民亲切地称为“毛医生”。“你们是毛主席家乡来的医生,是党派来照顾我们的。”94岁的维吾尔族老奶奶说得情真意切。湖南新一批援疆医生进疆后,决定打造“毛医生”品牌,让更多“毛医生”与当地百姓一生相伴。
“养虾明星”“香梨女神”“毛医生”……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名字,映衬着援疆人对新疆的眷眷深情。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以挺拔的身姿生长在新疆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这些援疆干部人才也如天山融雪化作的涓涓细流,用智慧与行动润泽着天山南北的千里沃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播种新的希望。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