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讲好中国故事: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落笔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落笔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9-27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杭州亚运会创意短视频《丹青游》火爆出圈,引导观众以拼图方式完成对中国整体形象的想象与建构——

讲好中国故事: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落笔

李晓荣(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近日,杭州亚运会创意短视频《丹青游|奔赴千年之约》(以下简称《丹青游》)刷屏全网,网友们跟着“送花娘”和“挑花郎”穿越到古代名画所创造的时空环境中,与古人蹴鞠、赛举重,又带着画中人回到现代,在杭州街头来一场城市徒步,最后引导古人与今人一起为杭州亚运会喝彩。网友点赞道,“这是截至目前最好的亚运宣传片”。这则短视频为什么能成为“爆款”?它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怎样的新思路?

讲好中国故事: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落笔

杭州亚运会创意短视频《丹青游》截图 光明图片

  找到自己的文化密码

  《丹青游》是三幕剧式的结构,即“现在—过去—现在”,带领网友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之旅。短视频的开篇是爷爷给孙女打电话的场景,一句“饭吃了吗”,激起无数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有网友评论道,“我爸妈每次打电话也是问‘吃饭没’”,还有网友动情地说“想家了,中秋节一定要回家看看”。接下来出场的主角是此前因在西湖边送花给路人而走红的“送花娘”和“挑花郎”。他们先是在西子湖边漫游,走过《四景山水图》中的落雪拱桥,泛舟于《西湖柳艇图》《西湖图》,然后来到繁华喧闹的市井,围观古人玩转亚运——在《蹴鞠图》中与古人一起蹴鞠,在《文会图》的雅集现场,看文人墨客发文言“弹幕”,在《月曼清游图》中,欣赏仕女表演高低杠,在《货郎图》中比赛举重,在《清明上河图》中围观霹雳舞(霹雳舞为杭州亚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

  两位主角带领观众“重温”完历史,又带着画中的纸片人,回到杭州街头,穿行于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景中。在两位主角的引领下,画中人开启了暴走模式,沿途经过西湖边的湖滨步行街、德寿宫,远远望见钱塘江岸的杭州之门。一声鹤鸣后,他们乘着“瑞鹤”翱翔云端,空降到大莲花体育馆,与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宸宸”“琮琮”“莲莲”一起为赛事欢呼。

  正如《丹青游》导演所说,古今交融是这部短视频最大的亮点。这种穿越时空、跨越古今的形式,让网友自然地沉浸在短视频所营造的情境里,让人既看到杭州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又看到其繁荣的当下。

  打造多层次的推广矩阵

  《丹青游》火爆出圈是大众媒体与自媒体共同传播推广的结果。9月14日,原视频由亚运会官方频道发布,大众媒体在一周内陆续转发并评论,引来网友们的“转评赞”,形成了一个长时段的推广热潮。一些网友还截取原片中有趣的片段,配上大字标题、背景音乐和旁白解说,进行二次创作,进一步放大“国风美学”的传播效应。

  手机屏幕小,人们“刷”手机的时间间隔短,注意力很难集中于一点,但“二创”短视频特别有冲击力,画面和文字展现了最吸引人眼球的“卖点”,从而在几秒钟内迅速吸引网友的注意力。同时,“二创”短视频采用了网友熟悉的背景音乐,能快速调动网友们的集体情感记忆,从而实现在不同群体“破圈”传播。

  网友在刷到《丹青游》后,还会关联到杭州亚运会的其他视频,从而形成一个传统文化传播的强势矩阵。无论是充满国风宋韵的开幕式,还是亚运图标与中国风的完美碰撞,又或者融合了动漫、电竞与江南风光的街景墙绘,都在网上形成了持续的讨论热潮。网友们积极地“造梗”和“玩梗”,用萌元素称赞主办方的表现,“现在外星人都知道杭州要开亚运会了”,将杭州作为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以后的城市都照这个标准卷起来”。

  此外,《丹青游》还把网友引向其他文化类节目,打造出一个松散关联的传统文化互动网络。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各种文化类节目纷纷涌现,既有《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也有《醉成都》这样的新媒体创新节目。各大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打破了时效性要求,大大延长了精品节目的生命周期。网友在《丹青游》的评论区,经常能看到被推荐的其他节目。或者由于个人的兴趣偏好,平台会自动推送相关文化节目的视频,于是很多网友不知不觉就被传统文化圈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讲述小而美的本地故事

  《丹青游》具有一种不唐突且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通过古今的混搭与并置,讲述了一个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体育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用时代的语言书写当下的意义,通过文化创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丹青游》有意破除经典与现代人的疏离感,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经过创作者的话语转化,古代文人的雅集清谈,就如同今天的直播弹幕;街头的搏击游艺,也与今日的体育赛事一般无二。

  相较于以往的宣传片,《丹青游》体现了“小而美”的微观叙事策略,更能贴近移动短视频时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城市宣传片时长一般3到10分钟,通常采用大场景、俯瞰航拍、高饱和画面来营造视觉震撼,缺陷是会显得过于宏大而与观众有距离感。《丹青游》的体量很小,时长仅有2分17秒,主角是两个“小人物”,方便网友自我代入,用平民化视角塑造一种碎片化且富有趣味的个人体验。在表现手法上,它极具动感,节奏快,转切流利,大量运用快速的推移拉伸镜头,营造出一种酷炫的效果;画面也暗藏玄机,运用数字化技术让人物、雪花、水流等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网友的视觉记忆和想象空间。

  《丹青游》之所以能引起共鸣,还在于杭州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给网友留出了充足的阐释空间。当前,城市文化宣传需要高度视觉化的“凝缩符号”,而中国画颇能彰显杭州特色,因此《丹青游》选择了长卷画的形式,打开了一个输出杭州城市故事的窗口。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外传播的一大短板是,传播内容难以满足海外受众具体而独特的文化需求。这次《丹青游》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打造一系列去宏大叙事的、互联网化的、超时空的具体形象,在大量连续的文化推广矩阵中,引导网友以拼图的方式完成对中国整体形象的想象与建构。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7日 1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