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被永远铭记的一场战斗——话剧《上甘岭》观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被永远铭记的一场战斗——话剧《上甘岭》观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9-27 05: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曹周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

  日前,话剧《上甘岭》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以上甘岭战役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一小队志愿军战士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通信联络的狭小坑道内,顽强应战,坚守阵地的感人故事。全剧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巧妙灵活的舞台设计、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诠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豪情,生动刻画了志愿军先烈的英雄事迹,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整场演出高潮迭起、一气呵成,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被永远铭记的一场战斗——话剧《上甘岭》观后

话剧《上甘岭》剧照 资料照片

  作为一部经典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话剧,该剧传递了正能量。剧中有成熟冷静的老战士,有年纪尚小、青涩未褪的新兵,还有聪颖灵巧、机敏勇敢的女卫生员等。他们虽性格各异,但身上无不彰显出执着坚守、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团结互助的上甘岭精神。

  与电影的宏大场面有所不同,该剧故事情节的主要发生场地是“坑道”这个具体的小空间。可以说,坑道既是剧情故事展开的场所,也是观众身临其境感知战争场景的一面镜子。小小坑道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观众可以跟随剧情的发展,透过这个小空间展开充分联想,进一步拓展舞台表现力。

  舞美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发挥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该剧编导创造性地把爆破戏搬上舞台,邀请专业特效团队加盟,通过声光电的交互配合,营造枪林弹雨、硝烟四起的气氛。特别是根据人物移动而渐次出现的枪眼造型,既充满创意,又能恰如其分地展现激战的现场感。

  在艺术表现力方面,该剧大胆探索、创意层出,注意叙事的宏观描述与微观刻画的结合。战争主题是该剧的核心。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有多次直接或间接描写宏观战争场面的段落,或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爆破场面,或是奔跑、匍匐前行等动作表演,这些都生动再现了上甘岭战役的激烈、惊险和紧迫状态。该剧在刻画人物时,鲜活生动,比如,表现志愿军战士的机警与勇猛,炊事班长马叫天的忠诚而不失幽默,女卫生员林兰的干练。这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随着剧情的展开逐一亮相,让观众从微观细节中捕捉到艺术的真实,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享其情之感。

  战争题材戏剧是严肃、深沉且带有悲壮色彩的,但悲壮之中又蕴藏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好这对关系显得尤为关键。一面是激烈的战争场面,一面是坑道内志愿军战士的兄弟情谊。这种悲与喜、苦与乐对比形成的情绪反差一方面为悲壮的战争主题注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流,另一方面彰显了志愿军战士在面对外敌时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与革命情怀。特别是炊事班长马叫天这个角色的表演,融入不少喜剧元素,将故事讲述得更加真实动人。志愿军战士间关于生活细节的善意调侃,对战争胜利后的美好畅想,都显现出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这些片段为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添加了润滑剂,让观众获得思想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审美享受。

  该剧在戏剧语言表达的激越与温情的对比中,体现写实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台词是话剧语言艺术的根与魂。炊事班长马叫天的幽默可爱、有情有义,女卫生员林兰的聪明伶俐、勇敢无畏、充满爱心,志愿军战士群像顽强拼搏的斗志,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展现出来的。特别是其中几段女卫生员林兰和炊事班长马叫天的内心独白,话语间流露出的体贴、关怀与些许自责,勾勒出父亲心疼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的动人场景。此外,该剧在台词语言的基础上,还融合了诸如山东快书、《志愿军战歌》、悠扬的口琴伴奏等艺术样式,增强了戏剧表现力。

  全剧收尾部分采用闪回的手法,重现了一年前这群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乘火车横跨鸭绿江大桥时的场景。这一时空对比,引发了观众对英雄的敬仰。舞台传来荡气回肠的清唱《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以这段广大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收尾,让观众意犹未尽。最后的合唱部分更是把全剧的气氛推向高潮,既点明了该剧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又真切地表达了全体主创人员对志愿军英雄们由衷的致敬。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7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