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好手艺92】辑里湖丝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好手艺92】辑里湖丝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2-03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好手艺92】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顾明琪

  丝绸,是享誉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在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浙江湖州,最有名的当数“辑里湖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清朝《蚕桑乐府》有载,“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辑里湖丝制作工艺繁复,首先是煮茧,蚕宝宝经过一个月的饲养,待吐丝作茧5日,便可煮茧备料;之后是取丝,拣起七八个蚕茧,小心地拉起丝头,手力要轻,不能断丝;再之后是卷绕,将手中丝头引上丝根,脚踩缫丝车踏板,将蚕丝卷绕在车轴上。这要与时间“赛跑”,必须在一周内赶制完成,否则蚕蛹“破茧而出”,就前功尽弃了。

  辑里湖丝因“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的特点而闻名。判断缫丝手艺如何,看外观,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观长度,一个蚕茧可缫丝1400米左右;试韧性,7个茧子制成的一根标准丝能串起8枚铜钱,比一般蚕丝要多2个铜钿。品质优良的辑里湖丝,不仅能制作古琴琴弦、手工刺绣,还能修复古代绢本文物。

  如今缫丝工艺已逐渐被机器取代。为了传承好这门老手艺,2014年,我开始编纂《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收集了大量图片和历史资料,将多年的制丝心得也收录其中。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刘习、光明日报记者陆健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3日 01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