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主流电影应从类型化向个性化、风格化升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主流电影应从类型化向个性化、风格化升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1-10 06: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影视锐评】

  近日,一批主流电影登陆大银幕。其中,有的影片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有的影片却反响平平,未能在市场上激起水花。很多观众表示,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我们还希望能在主流电影中看到个性化的人物形象、风格化的艺术表达,获得新鲜、独特的观赏体验。所以,在完成类型化的创作转向后,主流电影发展若想再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发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责任,探索个性化、风格化的创作道路,或可成为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主流电影是近二十年来在电影行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概念。它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能不断实现自我纳新、动态发展。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探索主流价值传达与类型叙事表达的多元联结方式,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主要着力方向。《攀登者》《守岛人》《万里归途》《平凡英雄》《流浪地球》《峰爆》《狙击手》《奇迹·笨小孩》《夺冠》等作品在回望革命历史的峥嵘岁月、讲述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时,将科幻、喜剧、灾难、战争、运动、公路等类型元素组合搭配,以符合当代观众观赏期待的戏剧冲突、移情方式润物无声地实现观念传播、情操陶冶。不仅如此,主流电影创作还推出了很多系列化作品,如“我和我的”系列、《长津湖》系列、《流浪地球》系列,以及《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组成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等。与一锤子买卖的“单部”电影不同,系列影片每一部都环环相扣,彼此关联,以矩阵式、集群式涌现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某一种类型叙事的鲜明特征,从而提高影片辨识度,激发大众观影兴趣。

  然而,主流电影在进入类型化的快车道后,也开始暴露出创新活力不足、题材类型重复、艺术表达套路化等新问题。这是因为类型化强调影片的共性,即以相似的叙事模式、相近的主题立意呼应观众对某种故事模式的观影期待,以提升作品的传播力。但过分强调共性,便意味着按部就班的标准化、模式化,削弱主流电影作为艺术作品最宝贵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近几年部分同类题材、相同类型、相似风格的主流电影票房平平,市场影响力有限,即可窥见这一趋势。因此,主流电影要想继续引领中国电影的创作风潮,应注意规避类型化生产可能导致的套路化问题,进一步增强原创力,向个性化、风格化的方向迭代升级。

  正如著名导演谢晋所说,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就是个性。唯其有个性的作品,才会有其艺术魅力,这是为历代文艺史中那些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所验证了的真理。在类型化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风格化的艺术创新,强调主流电影的差异化生产,使每部影片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才是持续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回顾以往票房口碑双赢的主流大片,无论《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还是《流浪地球》《夺冠》,都是开宗立派、树立标杆、引领风潮的全新之作,独辟蹊径、难以取代的“这一个”。品牌系列的续作、同类题材类型的新作,每一部都应是全新的创作。任何刻意模仿已有作品的风格样式,靠着前作的品牌影响力“躺赢”的创作,都注定是失败的。创作者必须在坚守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跳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不断破除思维定式和思想局限,在主题立意、情感表达或技术制作上创新升级,向着文艺发展最前沿的方向进发,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像《流浪地球2》中融入太空电梯、数字生命等新的科技概念,《志愿军:雄兵出击》中以松骨峰上的一棵松树作为志愿军精神的象征,《无名》将丰富信息、深刻主题与草蛇灰线般的叙事手法结合,都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打动了观众。

  除了内容和叙事,塑造各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也是主流电影实现个性化、风格化的重要方式。对主流电影创作而言,无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革命先辈、历史人物,还是现实题材影片中的英雄模范、普通群众,都应是具体的、鲜活的。只有准确把握人物原型的个性特征,辅以匠心独运的艺术表达,才能使人物拥有合理动机、充沛情感,成为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比如,《狙击手》中在美军狙击小队猛烈火力攻击下以百斤铁板为盾,喊着川江号子艰难移动的战士胖墩,《我本是高山》中数病缠身,却能跋山涉水,走出十多万公里的家访路,寻找村落中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的张桂梅,还有《穿过寒冬拥抱你》中爱美也爱美食的实习护士夏晓,《悬崖之上》中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张宪臣等,这些银幕形象真实有亲和力,能与观众展开精神对话。

  当然,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创作,不是标新立异,或喃喃自语,更不是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把晦涩难懂当作审美格调。主流电影的创作者应以开阔的视野、高远的情怀,力戒浮躁,自出机杼,总结类型化已有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以各美其美的艺术个性和美美与共的创作品格,丰富中国主流影视话语体系的建构。

  (作者:张晋锋,系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0日 15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