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1-15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河北创新路径活化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保健 田潇

  昔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赵精彩,运河奔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河北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深挖文化内涵,做好保护文章,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布局造福人民。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孟村八极拳、吴桥杂技、邢窑烧制技艺等非遗得以更好保护传承……如今的大运河,生态环境改善迎来候鸟栖息,运河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复现,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夯实,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燕赵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文化新图景。

  彰显运河特色 做好保护文章

  2023年12月14日,一场大雪后,沧州市运河公园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市民纷纷走进公园,欣赏如诗美景,堆雪人打雪仗。正在拍照的运河区都市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刘书涛感叹:“环境变化太大了!”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沧州狮舞在运河畔展演。傅新春摄/光明图片

  位于运河一个大弯处的运河公园曾荒草丛生,到处是违建。尽管环境差,由于其三面环水、交通便利,仍寸土寸金。2018年,沧州果断决定,在该区域建设生态公园,同时强化主城区大运河两岸生态管控。

  舟行沧州披长卷,桨开运河入画来。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216公里,纵贯8个县(市、区),保持了漕运时期河道规模与形态,体现了运河原始的风貌景致,是保存较好、具有北方特色的运河段落。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船在运河走,人在画中游。张昊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沧州市对全域216公里大运河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形成“1+6+1+1”规划体系,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

  2022年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再现。

  “东汉末年至今,大运河沧州段各年代文物沉积,古迹散布。”沧州文化学者孙建说,这些遗存从历史、文化、民俗、水利等不同的角度诉说着运河故事,再现了大运河历史文化,同时也记录了水利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范宝泉介绍:“围绕打造城市精彩中轴线,沧州市精心编制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南川楼文化商业街区等片区规划和项目设计。”

  着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沧州市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和377个非遗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分级建立保护名录,划定保护区划,建立文化遗产巡查监管机制。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清零。

  大运河邢台段明清运河与隋唐故道并存,曾有着“路通吴越,轴舻帆影达三江”的繁华,历史遗产资源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如今,“活化”璀璨遗存,放大禀赋优势,一张描绘运河邢台段新貌的蓝图已经缓缓铺展,“一轴、一廊、两核”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大运河在衡水故城县逶迤绵延75.12公里,为做足做好一湾运河水文章,故城县努力保护好沿河傍城10公里岸线,水体生态修复16.56公顷,城市湿地保护率、生态廊道达标率均达100%。

  2023年以来,河北省认真实施《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朱唐口险工修缮保护工程、郑口挑水坝修缮工程等有序推进;确定了故城县永济渠故道武城遗址,调查了景县安陵遗址、阜城弓高城遗址;进一步明晰了永济渠相关遗迹及故道在衡水、邯郸境内的保存及流经情况。此外,河北省还开展了大名府故城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新发现内城东城门和四条宋金时期道路及元明时期耕种遗迹……

  深挖文化内涵 传承千年文脉

  依河复建的清风楼,丹楼黄瓦,应水接天,斗拱五层,疏棂八面。拾级登楼,清雅悠长的古琴声传来。“古琴的声音,是天籁之声,也是先贤遗音,古琴艺术源远流长,是一代代文人雅士心灵追求的呈现。”楼上,沧州市运河区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周林华和他的学生苏永红正在向几位市民讲解古琴知识。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游客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苑立伟摄/光明图片

  “我们教授古琴,也普及传统文化,目的就是让更多人能够接触传统古琴音乐,体验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周林华说。

  从清风楼下来,沿运河北上,就到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12°艺术现场”。这个曾经的工业车间,现在成了热爱运河文化、喜欢现代艺术的年轻人的聚集地。观众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话剧、杂技剧、武术、古诗词诵读、非遗展演等多种艺术表演,还可以上台一展身手。

  大运河沿线孕育出了繁盛的运河文化,集聚了许多文化资源,如何做好传承文章至关重要。沧州木板大鼓传习所、泊头六合武馆、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青县哈哈腔传习所、沧县狮舞传习所……沧州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和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个人工作室,大力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加强杂技、武术等非遗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评估,建立市、县两级非遗资源数据库,完成了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认定43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运河文化在大运河畔得以传承和弘扬。

  沧州市还利用历史遗产展示体现运河文化魅力。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核心展示园建成开放,展示古人卓越的水工智慧;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复现,再现沧州历史名楼风采;目前国内最大的非遗展馆之一——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在郭守敬纪念馆浑仪简仪前体验天文观测,在清河县城、临西尖冢镇龙潭村学习曦阳掌太平拳和临西潭腿等传统武术,在王什庄村、油坊镇观看中华张氏传统祭祀、民间八会表演等习俗……大运河畔,一个个火热的文化场景滋养并丰富着邢台群众的新生活。

  用文艺创作重塑运河文化精神,沧州市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御河》《历代沧州文选萃》等系列丛书,推出品牌杂技剧《大运河记忆》《一船明月过沧州》等剧目。同时,沧州市依托主题活动聚合运河文化平台,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大运河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解锁活力密码 绽放运河芳华

  “这里不仅能坐船欣赏美景,还能品尝各种各样的美食,不虚此行。”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北京游客李云在北运河廊坊香河段度过了几天惬意的假日。

  香河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大运河全线通水、京冀段通航,香河县是受益最大的区域之一。

  廊坊市香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立军介绍,香河以京冀两地通航为契机,把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打造成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的“入境门户”,向北连接蒋辛屯潮白河精品旅游片区,向南连接香河城区和以香河中心码头为核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片区,统筹推动北运河、潮白河和湿地公园等域内河流及保护区发展。

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

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城。程序摄/光明图片

  2021年以来,沧州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园博园、南川楼和朗吟楼、百狮园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将发展图景由“大写意”变成“工笔画”,铺展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画卷。尤其是沧州市承办的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被誉为“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复现的南川楼珠帘画栋,飞檐翘角,雄姿勃发。站在南川楼上远眺,南川老街仿古建筑古朴典雅,与运河水城相融,秀美如画。整个项目再现了沧州人的运河生活,复现了一座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歌舞升平的不夜城。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开街以来,南川老街日均游人过万,成为京津冀重要旅游打卡地。

  历史上,日趋频繁的运河漕运,给沧州带来了大量商品和贸易机会,吸引各地商人小贩的集聚,使沧州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漕运码头。如今,生机勃勃的大运河真正成了一条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我们市场不仅有红枣,还有各种干果、坚果类产品。”沧州崔尔庄枣业有限公司经理张聪介绍,近年来,沧县以红枣为资源优势,利用红枣市场的“金字招牌”,构建红枣和干坚果产品综合销售新模式,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沧县红枣交易市场已成为一个集枣类、干果类批发及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商贸平台。

  邯郸以“运河古都 名镇之旅”为主线,开发运河主题游线路,推进成语典故、太极文化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化赋能;邢台在运河沿岸引进新品果树,借助大运河发展观光、采摘等乡村游,既美化环境,又破解农村产业单一问题;衡水积极推进运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管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串联故城、景县、阜城等多个文旅项目,推出运河风情精品游线路……一河千载通南北,运河长流,正唱响“华夏大地的史诗”。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5日 05版)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