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观察者】
作者:常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青年教师、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甲辰龙年来临,主打龙元素的设计纷纷登场,中国生肖文化迸发新活力。不论是历史久远的“文化龙”、奇思妙想的“艺术龙”,还是时尚前沿的“国潮龙”、喜闻乐见的“民俗龙”,都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生命力和奇趣感,烘托了农历新年的文化氛围。数个充满浓浓年味的龙年设计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深受消费者和用户追捧的“网红”。
追溯这种“网红”现象的生成路径不难发现,一批优秀的青年设计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独具匠心,将传统“龙”的意象与文学艺术、国潮设计、流行文化、历史典籍深度融合,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和加工,让优秀民俗文化真正“破圈”。
青年设计师绘制、打造中国龙形象,是一种基于人文情怀的文化自觉。他们具有专业素养、艺术审美、创作激情和丰富想象,不仅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源流有着深刻理解,也对龙所代表的精神具有强烈认同,能够积极寻求其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与连接点,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彰显古老意象的现代魅力。
正是在一批优秀青年设计师的操刀打造下,这些龙形象衍生融合到文旅、影视、服装、金融等多个领域,甚至有望形成产业链,给龙年消费带来更多想象和灵感。在影视文化领域,以经典动画《十二生肖》《西游记》《花木兰》为素材而创作的“塌鼻龙”“白龙马”“木须龙”等形象拥有大批忠实粉丝,据此制作的表情包、输入法风靡青年人群,使得新年祝福洋溢于“表情窗口”;在服饰设计领域,萌态十足的卡通龙、栩栩如生的刺绣龙融入新中式风格,马面裙、旗袍等特色服装销量可观,可谓风头正盛的“新年战袍”;在邮政收藏领域,“天龙行健”和“辰龙献瑞”为代表的邮票一票难求,依托龙形象设计的纪念币、贵金属饰品同样受到追捧……龙元素、龙形象的广泛应用和消费实践表明,以深刻的文化自觉将传统民俗文化价值与现代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日常生活,在市场和文化领域创造更多可能。
龙元素的热度在年关节节攀升,看似意外,实则有必然性,其流量密码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完成的创造性转化。青年设计师塑造的龙形象虽然在体态和表现手法上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形象到内涵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出处,比如商周龙的诡秘莫测、秦汉龙的勇猛精进、魏晋龙的洒脱飘逸、隋唐龙的雍容华贵。龙所代表的吉祥美好、百折不挠、畅通天地等诸多精神品质,已经凝聚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也表明,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广大青年不妨在坚守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进行当代思考,聚焦人民期盼和文化需求,借助专业知识,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当前,各种文化需求提升,设计领域前景广阔,但同时该领域面临新业态、新模式供给与需求快速迭代升级的挑战。青年设计师在投身创作的过程中,既要有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精髓的自信,也要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的勇气。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有志于从事文化创作的青年不断前进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青年定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标识,更敏锐地把握文化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以新技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设计创新向更多行业和领域拓展。同时,坚持在继承中转化,在守正中创新,并在创新中更好地守正,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更蓬勃的生机、拥有更持续的“流量”。
(本期选题支持:苏雁)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