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庞霄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有关贵霜钱币的收集和整理由来已久。1823年,爱尔兰东方学家威廉·马尔斯登将自己收集到的东方钱币整理成册进行出版,开创钱币图录研究的先河。之后英国学者霍勒斯·海曼·威尔逊、詹姆斯·普林塞普和俄国学者米哈伊尔·叶夫根尼耶维奇·马尚也先后撰文,对自己发现的古代钱币进行整理和分类,其中多有贵霜钱币的身影。不过,早期发现的贵霜钱币基本被纳入希腊钱币、斯基泰钱币和印度钱币的范畴。例如,在英国学者雷吉纳尔多·斯图亚特·波勒和佩西·加德奈尔主编的《大英博物馆所藏出土于巴克特里亚和印度的希腊、斯基泰国王的钱币》一书中,贵霜钱币就被拆分入希腊钱币和斯基泰钱币的条目。近代以来,随着中亚和古印度西北部(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和恒河中上游的印度部分地区)考古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贵霜钱币被发现。它们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币制、丰富的图案,成为丝路钱币中的重要类型,美国艺术学家罗森菲尔德甚至称之为“贵霜帝国的万神殿”。贵霜人为何会发行这类钱币?其背后是否有丝绸之路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深究。
贵霜国王发行的金币 资料图片
一般认为,大月氏人是贵霜人的前身。他们在“敦煌、祁连”一带游牧时,主要贸易方式是“以物易物”。《逸周书·王会解》中就有“禺氏騊駼”一说;《管子·地数篇》中也有“夫玉起于牛氏边山,金起于汝汉之右洿,珠起于赤野之末光。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其途远而至难。故先王各用于其重,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的记载。此处的币是交换媒介之意,也就是说大月氏人的主要交易媒介是马和玉石,尚未有使用钱币的记载。
大月氏人的贸易方式随着匈奴人的崛起而改变。大约在公元前177—前174年,匈奴打败大月氏,迫使他们从河西走廊迁至伊犁河、楚河等地。之后,乌孙联合匈奴再次进攻大月氏,迫使他们再次西迁,经大宛、撒马尔罕而西徙至阿姆河北岸。也正是在这里,大月氏人意识到有必要发行钱币。
大月氏人发行自己的钱币,主要是受流行于中亚和西北印度的希腊化钱币的影响。亚历山大继位后,开始以城邦钱币为蓝本,发行自己的钱币。这类钱币与希腊各城邦发行的钱币不同,王室守护神取代城邦守护神,国王名字和头像也开始出现,学界称之为希腊化钱币。亚历山大去世后,这一造币传统被其部将们所继承,托勒密一世和吕西马库斯都先后发行过带亚历山大形象的钱币。希腊化各王国建立后,亚历山大的形象逐渐被各国王的形象所取代,但钱币的形制没有变化,还是圆形币,重量依旧遵循希腊阿提卡币的标准,1德拉克马约等于4.25克,1四德拉克马约为17克。受此影响,希腊—巴克特里亚人和印度—希腊人的钱币也以德拉克马和四德拉克马为发行单位,多为圆形币,有国王头像。铭文为希腊语,或希腊语和佉卢文双语,神祇以希腊或当地神祇为主。部分钱币则以当地的特产为标志,如大象、双峰驼等。不过,随着统治势力的衰落,最后一位印度—希腊人国王赫尔迈欧斯所发行银币的重量已经降到1四德拉克马9.5克左右。
公元前1世纪前后,部分斯基泰人分多路侵入西北印度,现代学者称他们为印度—斯基泰人。这些人占领的是原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印度—希腊人的领地,希腊化文化影响颇深。其钱币多以原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钱币为基础,沿用德拉克马和四德拉克马,铭文也是希腊语和佉卢文双语。钱币的正面大多为国王骑马像,背面是以希腊神为主的保护神。不久,帕提亚人的一支也进入印度。他们先南后北,控制从坎大哈到犍陀罗的大片区域。现代学者将他们称为印度—帕提亚人。由于他们所占地区是原来的印度—希腊人和印度—斯基泰人的地盘,其钱币亦深受希腊风格的影响。不过,由于其控制地区银矿缺乏,钱币的含银量有所下降。
在这些民族的影响下,大月氏人最初发行的钱币也带有明显的希腊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赫劳斯”币。这类钱币为圆形币,也是用白银打造,重量在16克左右。铭文大多是“ΤΥΡΑΝΝΟΥΝΤΟΣ ΗΙΑΛΟΥ ΚΟΙΡΑΝΟΥ(ΚΟΙΡΡΑΝΟΥ)”或“ΜΙΑΟY ΚΟΡΣΑΝΟY”两种,意思分别是“君主 翖侯 贵霜”和“翖侯 贵霜”,用希腊字母拼写,均为属格形式。例如,美国钱币学会收藏的一枚“赫劳斯”币,正面是国王头像,长发、戴王带;背面是国王骑马像,旁有希腊胜利女神尼科相随,并有铭文TYPANNOVOTOΣ HΛOV ΣANAB KOPPANOY(君主 萨那布 贵霜翖侯)。
公元1世纪后期,大月氏五翖侯之一的贵霜翖侯丘就却打败其他四翖侯,控制阿姆河流域,贵霜帝国由此建立。由于两个民族历史渊源较深,贵霜帝国的钱币也承袭大月氏钱币的传统,希腊风格明显,但材质上以铜币为主。以较常见的“赫尔迈欧斯-丘就却”铜币为例:这类铜币的重量是以印度—希腊人国王赫尔迈欧斯的银币为模板,每枚重量在9.5克左右。钱币正面是国王赫尔迈欧斯的头像,背面是各种希腊神。铭文也是希腊语和佉卢文双语,内容因窖藏地或造币厂的不同而略有变化。
大月氏人和贵霜人对希腊风格钱币的模仿,不仅是受希腊化文化的影响,还是丝路多元文化互动的一种体现。因为,就在大月氏人到达中亚后不久,张骞也风尘仆仆地来到中亚,丝绸之路由此开通。丝绸之路所经之地大多是原来希腊化王国所控制与影响之地,后来的丝路三大帝国罗马、安息和贵霜实际上都是在原来希腊化世界的废墟上崛起。丝路沿线各民族所发行的希腊风格钱币,对希腊语和希腊字母的沿用以及具有希腊化因素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都是希腊化遗产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和影响的证明。
从第三位贵霜国王魏玛·卡德菲塞斯起,丝绸之路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罗马人取代希腊人成为东地中海地区的主导;印度洋季风气候规律的发现,也使得罗马商人从红海直航印度成为可能;再加上贵霜帝国已将疆域扩张至印度河河口和恒河上游,贵霜人逐渐接触到罗马商人和印度南部的小王国。这两个地区都有使用金币的传统,为了交往的便利,贵霜人也开始发行金币。早期的贵霜金币叫“第纳拉”,一般认为是借自罗马银币的“第纳尔”一名,重量也借鉴罗马帝国前期第纳尔的重量,1第纳拉的重量为8克左右,还有少量的1/2第纳拉(4克左右)和1/4第纳拉(2克左右)。从此,金币成为贵霜帝国的主要币种之一。贵霜铜币的形制也开始统一,分成三种,重量分别对应1四德拉克马(16克左右)、2德拉克马(8克左右)、1德拉克马(4克左右)。此外,希腊神灵的形象逐渐被湿婆神形象所取代。
到迦腻色伽一世时期,贵霜的钱币最终定型,主要为金币和铜币,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兑换,学界存在争议。金币种类缩减成1第纳拉(8克左右)和1/4第纳拉(2克左右)两种。铜币增加为四种,分别对应1四德拉克马(16克左右)、2德拉克马(8克左右)、1德拉克马(4克左右)和1/2德拉克马(2克左右)。同时,由于丝路政局的变化和贵霜统治中心向印度转移,当地的神祇和印度的神祇全面取代希腊的神祇,成为贵霜钱币上神祇形象的主流,迦腻色伽一世发行的钱币上甚至还能看到佛陀的形象。
综上,贵霜钱币的演变实际上是早期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互动的一个缩影。在大月氏人到达中亚之际,希腊化文化在中亚和古印度西北部仍然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大月氏人和贵霜人的早期钱币基本都带有明显的希腊化钱币特征。公元1世纪后,贵霜帝国建立,希腊化文化在中亚和古印度西北部的主体地位逐渐动摇,波斯文化、印度文化等地方文化逐渐复苏,再加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后,贵霜人交往的对象发生变化,迫使他们再次对自己的钱币进行调整,贵霜钱币发生新一轮的变化,直至最后定型。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5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