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艺术“唤醒”小山村——重庆城口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艺术“唤醒”小山村——重庆城口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9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汽车一路驶向大山深处,沿着盘山路向上攀升,旋即视野豁然开朗。层峦叠嶂之间,一栋黄墙黛瓦、形制古朴的建筑映入眼帘。

  “早晨,窗前天色破晓的景色分外美丽,所以我们给这间民宿取名‘晓屋’。”重庆山众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珊告诉记者,随着天气渐热,来喝咖啡、住宿的顾客越来越多,高峰期一天要接待20多位客人。

  这里是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总体森林覆盖率近93%,主要居住区海拔1000米至1300米。近年来,当地依托优厚生态资源,以美学理念赋能乡村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近亲山岚、远眺雾霭,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李珊说,2018年首次来城口,这里的自然景观就让团队惊艳不已,由来自西班牙的设计师牵头完成了“晓屋”项目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旧土墙、火塘等乡村印记,许多木制家具的原材料也取自当地。

  几年过去,“晓屋”成为小有名气的避暑民宿好去处,李珊还获得了“荣誉乡民证”,最近她正忙着筹划新民宿项目“及乌”。“艺术和自然是分不开的,我很喜欢这里的乡野自然和淳朴民风,也希望通过这些新业态,将乡村美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李珊说。

  在引进城市人才的同时,岚天乡积极挖掘当地文化符号,建设“姚家院子”等十大美学院落,通过旺火塘、喜庆堂、书塾馆等再现乡土文化场景,让“老院子”凸显“新文艺”。

  执香炉、签婚书、宣读结婚誓言……前段时间,10对新人身着中式传统喜服,在“姚家院子”的喜庆堂举行了集体婚礼。走进喜庆堂,不仅有各式传统婚礼装饰,栩栩如生的石雕、根雕也引人驻足。

  “本地群众利用大山的馈赠,将石头、树根雕刻成手工艺品,作品深受游客青睐。”岚天乡宣传委员谢勋文说,如今不少民间手艺人依托乡村工坊,发展起盆景、根雕、叶雕和布艺等手工艺产业,“空院子”变成了“创业园”。

  盆景艺术园、山洞咖啡馆、星空露营基地……一个个具有艺术特质的新业态在绿水青山间生长,处处生景、移步换景、步步皆景的美学乡村日渐成型。当地群众感慨道:“不仅腰包鼓了,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过去的小山村大变样。”

  “每到旅游旺季,民宿生意爆满,来吃农家菜的游客也很多。”在岚天乡岚溪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奚中英说,去年政府出资改造院落,老土墙焕然一新,院子里还建起了议事亭,大伙儿不时聚在一起开展长桌宴等主题活动。

  岚天乡党委书记刘河东说,近年来,当地依托良好生态禀赋,推动乡土文化活化利用,增强全域旅游吸引力,努力谱写自然风光美、传统村落美、地域文化美、群众生活美、乡域经济美的“五美”篇章,取得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岚天乡引进社会投资1.5亿元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2023年,全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00万元,各村集体经济年均收益超20万元。

  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和公共服务配置,采取“微改造、精提升”,有序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和管线治理,突出特色风貌,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华社重庆6月18日电 记者周思宇)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9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