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驻村手记⑳】冯元平的底气越来越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驻村手记⑳】冯元平的底气越来越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05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驻村手记⑳】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昕水河畔,山西大宁罗曲村的羊倌冯元平便打开羊圈门,150多只羊如潮水般涌出,咩咩声此起彼伏……

  五十多岁的老冯是村里的“话题人物”。年初,他拿出全部积蓄搞起了规模化养殖。好奇心驱使下,我决定和村支书李鹏飞一探究竟。

  “这屋后不到2亩地,10个羊圈,我养了4个品种。这个白毛黑脸的,是新品种萨福克,年轻人说是‘网红羊’,可多人当宠物养呢!”冯元平掰着指头说,这两年行情虽有变动,但一只大羊仍能卖个千八百元。

  “元平,养羊风险大,养得少,就算亏也亏得不多。你一下子整这么多,能行?”李鹏飞很担心。

  “过去养羊,不过是搭个草棚,白天把羊赶到河滩吃草,羊病了就用土方子来对付。羊的成活率低、生长慢,收益少。前两年脱贫攻坚的时候,政府号召科学养殖,我心里也犯嘀咕,买羊羔、建羊圈少说也得十多万元,万一搞砸了,那可就血本无归!”冯元平眼睛不离羊群继续缓缓道来,后来,政府帮着申请了免息贷款,专家又上门送来技术,手把手教怎么选羊、养羊……养到今年,他这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走进羊圈,墙是砖混结构,棚顶是结实的钢梁,地上铺着塑料防滑垫,整齐划一的食槽里放着科学配比的饲料,以保证羊儿们摄入充足的营养。

  “过去散养,羊出栏时只有七八十斤。现在用新办法养新品种,一只能长到一百多斤。”冯元平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致富经”。

  冯元平心里有底气,与有人为他“保驾护航”有关。前阵子,一只原本壮实的公羊躺在角落,呼吸急促,眼神呆滞。冯元平心里一揪,想起村里给的那张名片,赶紧拨通了电话。

  “咱们加个微信,开个视频。”电话那头是县畜牧局兽医院医生贺玉林。不过十来分钟,远程的免费诊断得出结论——羊得了急性肠胃炎,当即给出处方。

  这个粗犷的汉子赶忙照方抓药。没几天,羊儿又活蹦乱跳了。

  科学养殖的账一算就清楚,他说:“过去养老品种,平均每只羊年成本约300元。但大家都不懂啥是科学养殖,每年光病死的羊就要占两成,再加上羊瘦也卖不出好价钱,一只羊只能赚个百来块。现在,咱有了诀窍,成本控制住了,成活率和卖价也都提高了。算下来,一只羊的净利润能有500元。”

  看到冯元平养羊赚了钱,乡亲们都心痒痒,常来河边的羊圈请教。“大伙儿盘算着在房前屋后养羊、养鸡、养牛,我来当顾问!”冯元平说。

  “太好了!咱村的庭院经济会越来越红火。”听了冯元平的话,李鹏飞兴奋地一拍大腿。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5日 04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