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在与简牍的对话中传承文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在与简牍的对话中传承文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1-01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在与简牍的对话中传承文化

讲述人: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负责人 史少华

  简牍,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字资料,是一座宝库,承载着古老的智慧与记忆。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楚、秦、汉时期的简牍在湖北省荆州市出土,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保护安徽阜阳汉简。当时,在知名简牍保护专家方北松先生的指导下,我投入阜阳汉简脱水后的提取工作。脱水完成后的竹简,表面和细胞腔内都充满了脱水材料。我们要在脱水材料凝固前把竹简从玻璃上取下来,同时还要保证竹简的完整性。接着,把松动的竹简移动到油画铲上,便于拿取后放置到宣纸上冷却。在这期间,我们的动作要一气呵成,防止竹简凝固到油画铲上,速度和技巧都很重要。虽然修复简牍工序复杂、要求也高,但我在一次次锻炼中提升了技艺,也加深了对简牍及其重要价值的认识。

  从因埋藏条件不佳被压成饼状的阜阳汉简,到经历了“烈火重生”的定县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十余年间,中心主持或参与全国数万枚简牍的保护工作,每一步都凝结着心血与汗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其中既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在简牍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仿佛是与古人对话,透过那些古老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先人的思想与情感。王家嘴、秦家咀、胡家草场等地出土的《诗经》《孔子曰》《岁纪》等简牍,成为传承长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长江流域的繁荣与变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如今,我们积极推动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展多方位的科研攻关,为简牍保护事业注入新活力。比如,在2023年我们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媛老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魏栋老师等开展合作,对秦家咀竹简进行室内清理与保护,实现考古、保护、研究的深度融合。

  简牍是我国出土文献的重要门类、人类文化遗产的绚丽瑰宝,我为自己成为简牍保护事业的一分子而感到荣幸与自豪。我们会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光明日报记者张锐、王建宏,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欣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1日 05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