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读书滋味长,一卷一灯香。”
一个寻常的午后,广东深圳福田区南园街道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然而,漫步至街角的玉田社区图书馆,却如同进入另一方天地——座无虚席的馆内,只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悠然静谧的氛围吸引着每一位路人。
“在深圳,只要你想读书,总能很快找到合适的阅读空间。”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青年杨瑞琪告诉记者,“这座城市书香浓厚,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着每个人努力前进。”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二十年如一日对“书香社会”的倡导和坚持,浸润着这座以科技与创新著称的城市。
让书香浸润每个生活场景
“白云为什么会变成乌云?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可怕的打雷和闪电?神奇的彩虹又是怎么出现的?”暑假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故事会在深圳湾公园的迁鸟书吧上演。
“深圳有着高速的生活节奏,我们在公园里开书吧,就是想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坐得住、读得下、看得远的场所,阅读城市的同时更好地阅读自我。”深圳出版集团旗下文管公司书吧项目负责人张华告诉记者。
如今,一个个政务类、社区类、校园类、医院类及文旅类等不同主题的特色书吧遍布深圳街头,服务着不同群体。
为了让市民身边多一些“诗和远方”,近年来,深圳探索文化设施“嵌入式”服务,在公园、绿地、社区、产业园区等地实现多元复合利用,建成了百姓书房、城市书房、二十四史书院等200多家新型高品质阅读空间。优质阅读空间星罗棋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读书带动文化传播流动
由于喜爱充满生机和多元文化的阅读氛围,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已经两次选择在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发布自己的新书,和读者面对面分享交流。
梁永安告诉记者:“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化活动,如果缺乏持续性,就很难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深圳坚持得久,其自身的节奏,更让读书成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交往行为,使年轻人对阅读和交流越来越踊跃。”
11月2日,第25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早在2000年,深圳就将每年11月设立为“深圳读书月”,这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群众读书节,20多年来已吸引1.8亿人次参与。“年度十大好书”“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阅满鹤湖”等活动和平台已形成品牌,逐渐在华南地区构筑起全国阅读文化的资源高地与头部平台。
为了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利,深圳还以条例形式制定全民阅读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2023年12月,《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意见》出台……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一座城市对读书的坚持与尊重。
如今,读书是无数深圳人创新拼搏、逐梦人生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方式——深圳每年开展公益阅读活动2万余场,人均购书量连续33年保持全国领先。
织密全民阅读网络
对深圳福田区益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钱程来说,每天最迫不及待要去的地方,就是社区里的24小时图书馆。
提到这座开在家门口的图书馆,钱程就打开了话匣子:“平时放学后大人还没下班,我就先来这里看书学习。我最喜欢看科普类的书,以后想当科学家!”
“24小时免费开放后,每天能有四五百人进馆,是原来的三倍多。”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图书馆馆长刘建国告诉记者,深圳的社区和城中村居住着大量来深青年,他们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文化空间需求旺盛,因此,作为公共文化阵地的图书馆就要主动对服务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探索,来满足群众需求。
“社区图书馆专门举办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夏令营和学习活动,我们大伙儿都很欢迎!”居民刘彩霞说。
除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书吧,龙岗区正在探索图书馆、社区和学校三方共建机制,让学校的图书资源对附近居民有序开放共享……目前,深圳持续优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设施网络,织密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的全民阅读网络,全市图书馆服务网点超过1000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馆之城”。
(光明日报深圳11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2日 02版)